会泽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境内最高海拔4017.3米,最低海拔695米,相对高差3322.3米。在山区农村,由于自然环境较差,群众经济条件薄弱,从2004年起到2010年底,在云南电网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全县无电人口才全部用上了电,告别石磨加工,煤油、明子照明的日子,农村群众生活普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用上电,一下子觉得没事干了
会泽县田坝乡奋斗村委会大山村是2010年最后一批通电的村子。走进村民申加云家中,电磁炉上煮着香喷喷的鸡肉,家中摆着彩电、电饭锅等电器。申加云告诉记者:“电视是通电的第三天买的,我清楚地记得,那天是10月26日。”在申加云家中,除了常用的家电外,还摆放着一台小钢磨和一台饲料粉碎机。申加云指着两台设备说:“有了这东西,我养猪、养牛真是省力又省事。”在没通电的时候,申加云家的收入主要靠养殖和农业收入,通电以后仍然靠养殖和农业收入,但不同的是,通电后,人变得轻松了,收入却提高了。过去,申加云家每年一般只能出栏5、6头猪,两三条牛,一家人白天干农活,晚上点着煤油灯用菜刀在木槽中剁猪草,一家四口人,大人、孩子手上都有厚厚的老茧。
通往山里的电力线路,为无电人口送去了光明。王继聪 摄
奋斗村委会大山村民在自己家中就能磨面,高兴劲难于言表。王继聪 摄
村民们过去用的石磨,现在放在一边晒太阳。王继聪 摄
62岁的刘兰芝老人,虽然用上了电灯,但仍然舍不得丢掉陪伴自己几十年的小煤油灯。王继聪 摄
通电后,申加云买了饲料机,养猪头数增到20多头,养牛五六条。他对记者说:“过去总觉得很忙,用上电后,闸刀一合,一天需要的饲料1个多小时就打出来,一下子觉得没事干了。”现在,申加云媳妇外出打工,孩子一个工作一个读书,田间地头、家中活计基本一个人就忙完了。仅2011年全家收入就达5万多元,在全村第一家安起了太阳能,用来洗澡、烧水。
在大山村,共有49户人家,通电一年多来,家家安装了地面卫星接收器看上了电视,过去每家一盘石磨,现在都滚在外面晒起了太阳,家家换上了小钢磨。
村民申加顺说:“过去看着临村点着亮堂堂的灯,看着电视,我们只有羡慕的份,现在我们也过上了这好日子,偶尔停几分钟电,就感到很不方便。”
要通电,腰干挣酸了都要干
奋斗村委会共36个自然村,过去有13个村用上电。大平子村是其中之一,通电后,村民田柱海自己出钱买了粉碎机、磨面机搞加工,他说:“当时在这一带我是独门生意,附近村子方圆六七公里的人家都会拉着、挑着粮食来加工,我每天都要忙六七个钟头,最多的时候加工房外排出几十米远的队。”
2010年,会泽县共有5081户无电人口告别煤油点灯时代,用上了电。奋斗村剩下的23个自然村也在通电行列。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滕兰照说:“当时一听要拉电,很多村民听说电杆要自己负责运,大家都没意见,说腰干挣酸了都要干。”
从2010年6月,曲靖供电局会泽供电公司正式打响了曲靖电网无电人口攻坚战。据会泽供电有限公司工程部副主任张国奎介绍:全县21个乡镇全部涉及到无电人口,并且全部在偏远地区、交通不便、环境恶劣的地方,当年,为了通电,供电部门共投入10个施工队250多名员工,农村群众参与达5000余人。田坝供电所所长彭正彪说:“运电杆是最艰苦的事,很多地方路不通靠现修小路用两轮车拖,实在不行就用人抬,有时抬一根电杆,16个人要抬一天。”由于村庄座落分散,一个村子四五家人,并且一家离一家较远,为了一户人家通电,要架五六根电杆,花四五天时间。
据了解,奋斗村无电人口通电后,全村90%以上家庭有了电视,很多群众购买了手机。过去,一些在外面工作和做生意的人过年过节回到老家,充手机电池要跑到几里地外守着充几个小时。村小组长通知村民开会30多家人要跑八九个小时。电通后,很多人买了手机、装了电话,一切都变得方便多了。2009年,奋斗村人均收入为1300元,到了2010年人均收入达到了2240元。
田柱海对记者说:“自从通了电后,家家买小钢磨,我的生意一天不如一天,到现在基本上就是加工自己家的粮食。”
彭正彪对记者说:“刚架线时,很多人以为电通后老百姓就是点个灯,用不了多少电,没想到,电通后,平均每户月用电量都在40度左右,我们的变压器负荷越来越重,又盼着改造升级了。”
奋斗村委会总支书记滕兰照看到通电后,全村群众生活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深有感触地说:“如果不遇上解决无电地区用电这个好政策,我们很多村子靠自食其力用上电,至少还得用10年时间。”
有了电,看书不再伤眼睛了
无电地区通电,不仅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了方便,也给山区孩子带来了希望。
待补镇哨排村委会贵州棚子村是一个不足20户的人家,由于多年用不上电,村里的强壮体力都外出打工,家里只剩下老年人和孩子留守。今年62岁的农村妇女刘兰芝告诉记者:“自己盼了多少年,到60岁才终于盼来家中点上了电灯,还能用电做饭,这大半辈子的还是没白活啊!”
平时,刘兰芝带着一个孙女和孙子生活,孙子还小,孙女今年上四年级,叫高艳菲。记者采访时,高艳菲正抱着弟弟看电视。高艳菲说:“原来,我看书都是在煤油灯和蜡烛下,眼睛被烟燻得眯成一条缝,有了电后,晚上多看一两个小时的书,都受得了,在灯光下看书不伤眼睛。”小艳菲告诉记者,她长到8岁才看过电视,没通电之前只知道会泽县城很大、很漂亮,从电视中才看到了北京天安门,还有上海的高楼大厦,她说我要好好读书,长大了到那些地方去。
据了解,仅2010年,云南电网对会泽无电地区投资3700多万元,新建10千伏线路148.9公里,400伏、220伏线路232公里,安装配电变压器158台,彻底解决了涉及21个乡镇59个行政村124个自然村的用电问题。
标签:云南电网,会泽,无电人口,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