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金秋十月,丹桂飘香。胡锦涛、温家宝、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亲临视察的江苏省沭阳县大地生机盎然,到处呈现出一派新农村建设的美好画卷。近年来,该县供电公司以“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战略目标,已建成19个新农村电气化乡(镇),161个新农村电气化村,笔者走基层、下农村见证了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给该县农村所带来的日新月异变化,现撷取一些片段向党的十八即将召开之际献礼……。
电气化--催生康居村
该县万匹乡蔡庄村是宿迁市著名康居示范村。9月19日上午,笔者到蔡庄村采访,首先跃入眼帘的是一条条整齐化的电力线路,一根根银线在阳光照射下释放出耀眼的光环,一排排的电杆恰似受阅的士兵向周围居民区延伸。
10时许,该村街东组村民冯春年带领笔者参观了他家新建的二层楼房,客厅里是一台3匹立式空调和52英寸直屏彩电,楼下厨房里电饭煲、电磁炉、微波炉等一应俱全。冯春年兴高采烈地说: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电力充足,今年初联合三个农户出资30万元,建起一个小型木材加工厂,一年下来户均收入10多万元,大大地改善了家庭生活条件,现在做饭都不用柴草,家里洗衣做饭都用电,安全又卫生,二个月的电费不过才500元上下,基本上实现了家庭生活电气化。中午时分,笔者走进村委会,村会计王帅东拿出村里基本情况图表作介绍:该村共有885农户3600口人,310个农户建有二至三层楼房,50多农户购买轿车,350多农户在家用使用电脑网上做生意,50多辆货车从事运输业,农户家的电冰箱、彩电、空调、电瓶车的拥有率100%,农户电话和手机普及率100%;今年1-10月份,全村用电量386万千瓦时,工业占50% ,农业生产占18%,农民家庭生活占32%。
该村委会主任杨怀义是一名大学生村官,他感激地说,在新农村电气村建设中,县供电公司为村建改变压器12台2600千伏安,改造高低压线路20多千米,更换智能电表和改造接户线850户,供电质量大大提高,用电可靠性得到保障。优越的用电环境催生了村民的致富热情,全村共建有木材加工厂、塑料制品厂、油坊、建筑新材料、粮食深加工厂等226家,农民田地集中转包种粮大户,村民们都成了上班族,50%的村民投股企业利润分成,全村人均年收入达到2.6万元,30%的农户年收入超过10万元。
电气化--惠泽养鸡户
9月18日上午,笔者回访该县龙庙镇红河村电气化村建成一年后的用电情况,在该村头就见到三辆大货车正在装运活鸡、鲜鸡蛋,准备开往上海、南京、杭州等大城市销售。
红河村是远见闻名的养鸡专业村,笔者正巧在村部见到了支书孙东才,孙东才便滔滔不绝的拉开了该村电气化建设这个话题。在 电气化村建设中,龙庙供电所所长丁培银带领10多名电工,顶寒风,冒雨雪,加班加点,仅用2个月的时间对全村10个台区配电线路、920个农户家的接户线、电能表实施了标准化改造,为全村养鸡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用电保障。
孙支书带着我们到村养鸡大户王家龙家看看,真的了不得,鸡舍里装上2台大空调,他家养鸡一茬15000只,每年5茬,王家龙高兴地介绍:从前,用电高峰时经常断电,高温天气死鸡多,损失大,电气化村建成后,电表大容量,接户线都是25平方毫米的铜芯线,每天空调要开启8小时,要保持鸡舍20摄氏度,鸡的生长和产蛋率才能达到最佳状态。这时候孙东才满怀豪情的说:象王家龙这样的养鸡大户全村有200多家,由于电力充足,鸡舍保温降暑条件好,采用电能光照时间长,养鸡实行电气化后,活鸡成活率高,种鸡产蛋量翻番,加上市场对禽类产品需求量大,行情价格一路攀升。今年以来,全村大多养鸡户均收入已超过10万元。
随后,我们又走访了10多家养鸡户,户户鸡舍内和王家龙家一样都装了空调和电风扇,一位70多岁的赵大爷用手比划着说:“我家的电表是新换的,接户线是铜芯的,大母指粗,要值千把块钱,农民没出一分钱,都是免费安装,供电公司为民办的都是大好事情啊!”
农电工王一品情不自禁地说:电气化村建成后,农网配变线路升级,接户线规范标准,安全可靠,电能表配置都在10(40)安培以上,用电质量大大提高,全村新上空调960台,用电量月达到30万千瓦时,村民们对供电服务满意度达到了百分之百。
电气化—致富村民路
该县桑墟镇老庄村是省级新农村建设百强村, 9月17日中午时分,在村民张道武家的二层小楼里,笔者顿时感受到了屋内空调带来的习习凉风。“现在家中空调、冰箱、电视机都齐了,做饭洗衣全用电,出行骑着电动车!”张道武自豪地说。
笔者在老庄村委会了解到,该村的村民经济发展迅速,以木材加工业为主线,“三来一加”的服装、鞋帽、玩具等加工业产销两旺。该村拥有大中小型木材加工252户,村民张道标从事这个行业已经10年了,家中有3台15千瓦小型旋板机,用电负荷较大。“去年只能开1台旋板机,马达启动后运行很慢,还严重影响日光灯正常使用。自从电气化村建成后,现在可以3台机器同时运作,马力充足,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了。” 9月18日,张道标指着3台正在运转的旋板机高兴的向笔者说道。
走访该村水产养殖大户胡景标时了解到,在电气化村建设前,村里仅有2台80千伏安变压器,担负着600亩鱼虾塘用电负荷,鱼虾塘离变压器有300多米,如果60个养殖户同时开启增氧机,就只能由专管人员轮流送电,每隔20至30分钟就要拉闸换线。按一台增氧机耗电5千瓦/时计算,每天12时~14时和22时~次日8时,都是需要开机增氧的时段,养殖户每天的用电需求量都很大。“通过电气化村建设,在靠近鱼虾塘边新建了6台200千伏安变压器,架设24条400伏专线总长6千米,全村1200多台增氧机用电有了保障,鱼虾苗存活率由原来的75%提升到98%以上,预计养鱼虾产值将在去年500万元的基础上增加到800万元。”该村委会主任胡汉华兴奋地告诉笔者。
该村党总支书记孙向东向笔者畅谈了村里的用电变迁,扶贫通电扔掉了煤油灯用上电灯,首轮农网改造建起电灌站,办起了粮食加工厂;如今电气化村建设,村里的配变台区最大供电半径由原来的0.62千米缩短到现在的0.3千米以内,配电变压器由原来12台增加到20台,配变容量已由原先的2200千伏安增加到了3000千伏安,优质的电能满足了村民用电需求,推动了全村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标签:沭阳,引擎,乡村,发展,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