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山东即墨西北部刘家庄、七级、移风、段泊岚是四处蔬菜种植大镇。2011年,即墨供电公司实施现代农业电气化工程后,大大激发了菜农发展大棚种植的热情。现在,这里一年四季都有新鲜的瓜果蔬菜销往全国各地,成为这一区域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途径,蔬菜之乡名扬远播……
10月15日,寒意渐浓,而移风店镇后古村李汉帝的大棚里却是温暖如春,茂盛的黄瓜蔓上挂满了鲜嫩的黄瓜。“现在黄瓜每斤2元左右,每天都能摘四百多斤瓜,天天都有进账”说起现在大棚的收入李汉帝高兴地脸上乐开了花。他说,如今种大棚省时省力,收入还高,我们两口子照看两个大棚很轻松,这多亏了现代农业电气化啊!
2011年7月份,即墨供电公司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通过认真调研、反复论证,根据各镇示范启动区的实施规划迅速启动了现代农业电气化建设工程,目前,公司已投资600余万元,完成了西北四镇3万亩蔬菜区电气化配套工程。电气化工程分别在蔬菜大棚和农田地头,安装了配电控制箱和磁卡式智能电表,供水、排灌、取暖等农业固定作业均可通过电气化实现,使农民享受到了“磁卡一插、水流哗哗”的电气化排灌,不仅使农业种植降低了三分之二生产成本,而且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极大带动了农民发展高效农业的热情。
实施现代农业电气化工程一年来,当地老百姓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刘家庄大吕一村党支部书记算了这样一笔账:大吕一村有130亩冬暖棚、580亩大弓棚、300亩大田菜,实施农业电气化后,仅仅浇地一项一年就可以节省40多万元。以前卷帘、放帘是大棚生产的一项重要工序,费事、费力,一个冬暖棚卷帘需1个劳动力干2个小时,放帘又要2个小时。现在,通过实施电气化工程,只需按一下电钮,5—10分钟就可以完成,工作效率提高了10—20倍。
据悉,现在农民对种大棚的效益非常认可,一个大棚年纯收入可达2—3万元左右。但由于以前受到取水灌溉的制约,高效设施农业发展缓慢。电力配套设施到位后,不仅灌溉方便了,而且省钱、省力,村民们争相建设种植大棚,走上了发家致富的新路子。大吕一村过去7年才发展了不到700亩大棚,实现电气化排灌后,短短一个月就新上大棚140亩。刘家庄镇天宫院村现在户均拥有大棚1.5个,全镇今年将形成1万亩的“电气化长廊”,带动12个村庄3000农户发展高效农业。
农业电气化给农业生产发展带来的崭新变化。按照总体规划,两年内即墨还将建成5.5万亩示范区,5年时间使配套区域达到46万亩,覆盖630个村庄6.4万户,使农业电气化真正成为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的强大动力。
标签:蔬菜之乡,即墨供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