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江苏海安县是全国闻名的“茧丝绸之乡”, 形成了蚕种繁育、蚕茧收烘、丝绸服装、真丝家纺等一条龙生产经营体系,是全国唯一具有丝绸深加工产业链的县份。该户养蚕产业链的得以延伸,是电力强有力的支撑作用。
10月15日,家住江苏海安县新丰村17组73岁的村民何德来乐呵呵地告诉说:“今年老两口养了4张多纸中秋蚕,己卖了9800多元,秋蚕能丰产丰收,除了党的惠民政策和‘天老爷’作用外,多亏有了电力的大力支持,多亏了农电人员的帮忙啊!”
“茧丝绸之乡”造就了大市场
海安县是全国唯一命名的“茧丝绸之乡”,蚕茧产量连续25年位居江苏之首,连续12年全国第一。全县25万农户中有11.4万户农民栽桑养蚕,年产鲜茧逾11万担,蚕农年收入超过6.5亿元。目前形成了蚕种繁育、蚕茧收烘、丝绸服装、真丝家纺等一条龙生产经营体系,是全国唯一具有丝绸深加工产业链的县份,已经成为海安最具有的特色支柱产业。前不久,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东方时空》就此话题解析海安的“养蚕密码”。
10月9日,南通市政协副主席、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单晓鸣在检查秋茧收烘工作时说:“实话实说,我县蚕茧生产和丝绸深加工产业链得以拓宽和发展,主要还是依靠电力市场来增产增收的。所以说,供电企业积极配合县里的中心工作,与县的发展思路不谋而合,电力的支撑和供电的优质服务可功不可没。”
特色产业提供用电的特色服务
面对的是全县11.4万户蚕农,怎样为蚕农提供用电上的服务呢?这是该县公司领导经常思考的问题。据了解,全县14个农村供电所250多名农电人员组成了14支服务队,他们主动上门和延伸为蚕农服务,从蚕种繁育、养蚕结茧、蚕茧收烘等整个流程,都有一个完整的服务体系,特别是今年秋蚕气温偏低,需要依靠增加电力取暖设备来提高温度来促进桑蚕生长,农电人员都是24小时提供一对一的全程服务,逐家挨户义务检修用电设备,讲解安全用电知识,全力保障安全用电,为蚕农丰产丰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群众用电无小事”。该县南莫、白甸、墩头、大公是重点养蚕大镇,所辖的供电所制定了一整套保障蚕农用电的预案,“双节”期间,农电人员强化了通讯联系方式,加强值守和应急处置,确保了整个期间的电力支撑和保障作用。
“目前,蚕茧收烘、缫丝加工、纺织产品、桑蚕生物制品生产综合利用产业链己进入用电的关键需求,近256台(套)烘干设备已进入使用阶段,其用电的负荷较大,用电设备的使用又相对集中,要求全县农电人员主动与企业对接,主动为他们提供方便,提供合格的电源,为全县经济支柱产业再作贡献。”10月16日上午,该县公司所辖农电公司常务经理谢明说的一席话。
标签:蚕农,丰收,电力,支撑,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