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河南商丘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中小城市,也是全国重要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和粮食储备基地,全市82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75万,占人口总数的82%。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加快,商丘供电公司认真贯彻“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战略部署,结合农村发展状况,科学规划,创新服务,逐步建立起“电网坚强、供电可靠、安全经济、供用和谐”的农村用电新格局,有力促进了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以满腔的热情,让脚下的这方黄土地焕发出勃勃的生机。
全力服务“万人村”
根据商丘新农村建设规划,全市4416个行政村,将按农村地区5000人、乡镇8000人、县城结合部1万人一个社区的标准,改建为716个新型社区,从而可以节省土地90多万亩。目前,规划建设的农村新型社区共有122个,涉及行政村356个,27万农户、116万人。但由于政府部门尚未出台新型社区的建设标准,电力部门对在建的社区工程仅提供了施工电源,没有形成统一、规范的供电模式。
为积极推进新型社区建设,商丘公司多部门联合,对农村新型社区、城中村、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用电状况进行集中调研,并制定完成了《新型农村社区电力建设调研报告》的编写。商丘公司针对新型农村社区高层、多层建筑集中,规划设计是电缆线路、厢式变台区等要求,对已开工建设的新型社区进行了分类,根据社区规模,按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四个级别,分别对社区用电总负荷、线路长度、总投资等进行了核算,对新型社区电力建设中存在的资金投入大、管理难度增加等困难,以及对供电企业造成的影响等,进行深入分析,力争采取积极措施,克服不利因素,为新型社区提供坚强的用电保证。商丘市经济开发区和合社区总占地518亩,建设总面积约51万平方米,可居住人口近2万人。谈起社区用电问题,开发区区委书记胡世甫感慨道:“在供电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用电有了保障,我们的新农村建设才得以顺利开展。”
农户告别低电压
近年来,随着商丘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部分线路和配电台区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供电能力不足、“卡脖子”和“过负荷”等现象,导致了低电压的产生,直接影响很多农户的日常生活,低电压治理势在必行。
为治理低电压,自2010年起,商丘公司对全市农村地区进行深入调研和认真统计,发现共有2481个台区、101422个用户存在不同程度的低电压现象,分别占农网低压公用台区和用户的16%、5.5%。公司迅速制定了低电压治理方案,确定了治理工作时间表,并创造了低电压治理“五步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变压器有载调压,提高电网电压;对10千伏线路装设自动投切无功补偿装置,提高功率因数;对线路通道进行再清理,减少线路短路、放电等现象造成的电压损失;集中对农村线路进行清理,对接触不好、不牢的跳线进行重新连接;争取资金,对线径较细的线路进行改造,提高供电能力。
“五步法”的实施,2010年当年就解决了512个台区、4万多用户的低电压问题。2011年,又解决了1485个台区、83875个农户的低电压问题。今年,公司又完成了1613个低电压台区的治理任务,使6万多农户告别了低电压,并提前5个月完成了全年的治理任务。谈起低电压治理取得的成效,柘城县张桥乡张集村果农李宝贵高兴地说:“今年俺承包的10亩果园,亩产达5000斤,卖10万块钱没问题。能有这样的好收益,多亏了农村电压升级改造,浇水、喷药一点没耽误啊。”
打造交费“村村通”
近年来,随着城区电费交纳网点的增多,商丘市区“十分钟交费圈”已经初步构建,但广大农村地区客户的电费催交和收取,仍是农电管理工作的一个棘手问题。商丘公司认真研究,创新方法,以村邮站代交电费系统为平台,打造了农村客户交纳电费的“村村通”,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自2010年5月起,商丘公司借助邮政局村邮站这一网络平台,开发了村邮站代缴电费系统,并首先在民权县进行推广实施,使农村客户足不出村就可以缴纳、查询电费,有效解决了农村客户交费难问题。2011年3月,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商丘公司与当地邮政部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全面推广村邮站代缴电费业务。如今,民权县已经建成的280多个村邮站已全部实现了代缴电费功能。
目前,商丘共有村邮站3300多个,除民权县外,宁陵、睢县、永城等县市也相继建设、实现了村邮站代缴电费功能,其他各县级供电企业也正积极努力,抓紧村邮站代收电费工作进程,力争早日实现农村客户交纳电费“村村通”。
电力的发展,加快了商丘的新农村建设步伐,也让脚下的这片黄土地发生着悄然的变化。放眼未来,为了建设好、服务好这方黄土地,商丘公司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谱写出一曲曲更加激昂的赞歌。
标签:新农村建设,服务,商丘供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