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大山深处的化隆县甘都镇关巴村自然地理条件恶劣,属于我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六盘山片区。8个月前,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党委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精准扶贫”战略政策,抽选2名干部进驻了联点扶贫村关巴村开展扶贫帮扶工作。8个月来,在驻村干部的有力帮扶下,村里的贫困户正在悄悄发生着变化……
村民马奴海从镇上回到家中,把摩托车停放在小院的阴凉下,从怀里掏出一叠资料放在桌子上,兴奋地对妻子说:“手续办下来了,明天再去一趟就可以拿到营业执照了!”
今年年初,马奴海和几个村民在村子里的黄河边上承包了80亩荒地,一心想搞特色种植合作社。在驻村干部的帮助和指导下,他前前后后跑了几趟镇政府和县政府,营业执照很快就能拿到手了。妻子递上一杯茶,两个人坐在小院里畅谈着未来的生活。
马奴海是化隆县甘都镇关巴村的村民。一年前,他被评定为关巴村精准帮扶贫困户。而在该村,跟他情况一样的贫困户共有41户172人。驻村干部找到马奴海,劝他发展产业,脱贫致富,但他拒绝了。马奴海心里也有自己的小算盘,自己一没有文化,二没有技术,三没有资金,又拖儿带女的,哪儿都去不了,也不知道干啥合适,怎能致富呢?驻村干部没有气馁,他们在关巴村挨家挨户地走访,发现像马奴海这种情况的贫困户不在少数。“不把贫困户脱贫致富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再好的政策都是枉然。”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循化县供电公司副经理、驻关巴村“第一书记”包毅说。
说到马奴海的事情,包毅打开了话匣子:“马奴海以前种过花椒树,有经验,而且他头脑精明,适合搞技术、做生意,我们就积极做他的思想工作,动员他发展特色种植产业。”然而,决定容易实施难。马奴海算了一下,80亩地能种近1.2万株花椒树,土地租金、树苗、人工、化肥等成本费用算下来需要20多万,自筹一部分,还有近20万的缺口,这对他来说,是一笔不菲的数字。
马奴海找到驻村干部,讲出了自己的顾虑。工作组帮他想了办法:成立合作社,一方面可以筹集更多的资金,还可以申请政府扶持资金。心头之忧没有了,马奴海的劲头更足了。他忙前跑后,只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就找好了人,承包了地,所有工作都弄得妥妥当当。
同村的韩正强刚刚参加完化隆县就业局组织的拉面扶贫培训,这几天正准备把家里安顿好后,去北京的一家拉面馆参加带薪实地培训。
韩正强告诉记者,和自己联点的拉面馆老板也是化隆县人。2014年,老板一家6口人凑了30余万元在北京开起了拉面馆。经过一年的打拼,当年就还清了借来的20万元,如今已在村里盖起了漂亮的二层楼房。看着拉面馆老板的“致富经”,韩正强也想去试试。
36岁的韩正强是3个孩子的父亲,家里只有8分耕地。这些年来,眼看着村里一些人举家外出,开起了馆子,挣回了钱,买车买房,他十分羡慕。如今,父母年纪虽然大了,但还可以照顾自己,孩子也都上学了,有爱人留在家里照顾一家老小,自己倒是可以抽身出去,然而苦于自己手头没有资金,开面馆当老板的事情始终不敢想象。
去年10月,驻村干部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时候,了解到了韩正强的情况,就主动找到他,给他算了一笔账:参加拉面扶贫项目后,每月管吃管住还能收入3000来块钱,两年后,还能领到政府的1万元奖金,减去家庭开支,一共还能剩下三四万元钱。等开拉面馆的条件成熟了,就可以申请政府的5万元无息贷款。到时候,不愁开不起饭馆。
驻村干部还给韩正强详细讲解了参加拉面扶贫的具体程序和各个环节,分析了眼下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给他吃了一粒“定心丸”。没有了后顾之忧,韩正强一身轻松地签订了合同,对自己的人生有了全新的规划。按照韩正强的规划,自己先从拉面馆跑堂干起,一年后就可以学习拉面技术了。再过一年,以自己的水平开馆子当老板就不成问题了。
和韩正强一样,在驻村干部的有力帮扶下,关巴村将有31户40余人陆续赴化隆籍老板在深圳、天津、北京及青海西宁等地开的实体拉面馆里进行带薪培训。
就这样,工作组一次次进村入户实地调查关巴村的情况,及时了解掌握村民最关心的问题,从基础设施建设、思想扶贫、产业扶贫等方面实施帮扶。同时,根据村子实际情况和需求,编制了扶贫开发整村推进方案,从饮用水、硬化路、村容村貌等7个方面整治改造,打造优美宜居的生活环境,并与地方扶贫局、宗教局、发改委、农业局以及镇政府联系沟通,在准确领会扶贫政策的基础上,多次召集贫困户集中宣讲,做到了政策宣讲全覆盖,给村民吃下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定心丸”。
“精准扶贫,首先要精准扶人。”包毅说。8个月来,驻村工作组扎在关巴村的群众堆里,家长里短啥都聊,慢慢地摸清了贫困户的实际情况,找出了穷根子,并根据个体差异,帮每户单独定制脱贫计划。
按照马奴海的设想,80亩地能种近1.2万株花椒树,三年后可收益。亩产花椒50多斤,每斤按保守价计算,每年获益可达20余万元,同时还能解决3至5人的就业问题。“现在人都讲究纯天然绿色食品,咱这母亲河边上结出的花椒不愁卖!”谈到合作社的发展,马奴海信心满满。而韩正强也有着自己的致富小算盘,“当‘拉面匠’不能光低头干活,我还得学习经营管理知识,学习咋样才能把钱挣回来,再苦再难,这次拉面馆肯定是要开的!”韩正强说。
如今,在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选派的驻村干部的帮扶和带动下,关巴村里有的贫困户盘算着靠光伏发电挣钱,有的准备着搞养殖业致富,有的已经买了车子跑起了运输……
更多精彩信息请关注中国农村电气化网!
标签:青海电力,化隆县,甘都镇,关巴村,帮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