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家灯火通明,照亮千家万户。五年来,习水县供电局紧紧围绕“两点两组三梯队”的战略布局,按“纵横对标、条块联动、扬长补短、整体提升”为思路,将小康电建设铺设到各家各户,让电力工程最大程度惠及百姓生活。
历时9个多月的建设,35千伏寨坝变电站二期项目工程在近期正式使用,在变电站的的主控室,工作人员正在对新设备进行用电调试阶段,等待调试正常后,新设备就可正式投入使用。
新设备的增加,源于寨坝镇近几年来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原来的4000千伏的一期变电站工程已经不能满足现有的生产生活需求,于是二期扩建工程应运而生。
“我们寨坝二期扩建新增的8000千伏安投入使用过后,将会满足整个寨坝镇,包括大坡镇的部分用户,以及坭坝乡的部分用户的用电需求,可以满足习部园区的发展和整个寨坝以及周边几个乡镇的用电。”寨坝变电站二期扩建工程项目部经理王明如此说道。
寨坝变电站千伏指数增加,让变压器顺利的落户到让一些偏远村落,我县8个深度贫困村之一的寨坝镇习源村,在以前它处于两台变压器的末端,供电半径长,电压低,村民们的用电经常存在电压不稳的现象,“经常是电饭锅饭都煮不好”,群众这样说。
今年7月,50千伏安的变压器在这里安装后,让这一现象得到了有效缓解。这台变压器不仅有效的保障解决了游客与村民用电问题,还如同一个大功率“助推器”,助他们在脱贫致富路奔小康的路上飞奔,也为明年助力习水县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我们这个电比以前好多了!以前灯不太亮,电饭锅煮饭很久也煮不熟,有旅客来都没办法住下,现在这个变压器安装后,旅客多了很多而且还能住下来,任何电器都能用,烧开水也没得问题了。”寨坝镇习源村村民穆群开心的告诉记者。
据了解,为了全力抓好脱贫攻坚小康电建设工作,我县计划在2017年以前将完成全县101个贫困村的小康电建设目标,现已完成总工程量的70%,现在在许多贫困村落里,总能看到施工队员忙碌的身影。
在温水镇炉村村雄兴组,几名工人正在安装变压器。过去这里35千伏的变压器只能满足当地部分村民的生产生活用电,部分村民的生活用电还处于盲区。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今年6月份,县供电局在这里新增了一个50千伏的变压器,确保当地村民都能用上放心安全的电。
低电压,电力供应不足,曾经是困扰着桑木镇桐棬村的一个老大难问题。“村里缺电,想带着村民搞点什么产业完全达不到条件啊。”,这是在2016年走访过程中群众抱怨的一席话,这句话被县供电局驻村第一书记白明强牢记在了心里。今年年初,他主动对接遵义供电局,并申请到“小康电”建设项目资金136万元,建设了400伏以下全绝缘化的线路架设,改造3台变压器,新增2台变压器,改造70余根木电杆。“小康电”的建设,有效消除了该村长期“低电压”的问题。生产用电充足之后,桐棬村开始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林下蛋鸡养殖,帮助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当年实现增收致富。2016年底,群众保底分红1万元,产生效益后又分得1600元,总共分给群众4.2万元的红利。
为了给全县脱贫攻坚提供科学有力的电力供应,目前,县供电局已经对全县26个乡镇(办事处)低电压、重过载、木电杆、无电户、供电卡脖子、易地扶贫搬迁以及101个贫困村进行了全面摸底。农网改造升级方案实现“一所一册”,精准扶贫中的电力建设实现精准发力。持续不断的项目实施,彻底改变了过去用电“卡脖子”的现象,给农户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电力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为实现全面小康以及县域产业转型升级、后发赶超筑牢了基础。五年来,全县农村电网扩建110千伏变电站1座,新增110千伏变电容量4万千伏安,新建扩建36千伏变电站2座,新建线路14.57千米,新增35千伏变电容量1.8万千伏安,新建改造10千伏及以下线路210.7千米,新建改造配变709台,新增容量9万千伏安,农村“一户一表”率达100%。
更多精彩信息请关注中国农村电气化网!
标签:习水供电,电力助脱贫,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