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电气化网讯:初春,青海省乌兰县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施工现场,施工人员正加紧对该线路实施绝缘化改造、更换水泥电杆、增容变压器……为春耕春灌提供安全可靠用电。
据《慈善公益报》记者了解,今年年初,乌兰县以脱贫清零为目标,对乌兰地区15个贫困村实施村村通动力电、中心村改造、井井通电工程,全力解决设备过负荷、安全供电水平低等突出问题。在可靠充足电力的支撑下,一个个贫困村正发生着美丽“嬗变”,村民们跳出土地,走出家门,华丽转身成为“职业农民”,走上致富路。
穷山村变身金凤凰
柯柯镇中村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移民村,1992年从海东贫困地区移民整体搬迁到乌兰县。
“土地流转后,我和丈夫都在村里的砖厂上班,月收入7000元。不但住上了村里统一修建的新房,还用上了电磁炉、冰箱等家用电器,这要是搁在几年前想都不敢想。”中村村民仲桂梅兴奋地向记者述说着自家生活喜人的变化,“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会成为一名‘职业农民’,成为白领阶层,这日子一点不比城里人差。”
走进环宇新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一副热火朝天的景象,工人们熟练地忙碌着。环宇公司是中村村民投资2239万元,组织东村、西村、新村参与的村办综合性新型建筑材料生产企业。
“由穷变富,仅仅依靠土地是不行的,要有自己的支柱性产业,要有自己的特色产品,更要有充足的电力做支撑,走现代化农业发展之路,科技强村之路。”中村村支书雷有德是当地的致富能人,也是附近村子的致富“领头羊”。
“村里原有50千伏安的变压器,维持全村日常用电已是捉襟见肘,供电公司也曾对变压器进行了几次增容改造,由50千伏安增容到100千伏安……400千伏安,依然满足不了日益剧增的用电需求。”雷有德对农网改造前村子的供电情况记忆深刻。
为了让中村、西村和新村的668户2600多人用上可靠电,乌兰县委县政府结合村庄人口规模、发展定位和地域特点,将3个村纳入村村通电力电、中心村电网改造升级项目中,新建10千伏线路4.45千米,改造0.4千伏线路9.2千米,更换电杆66基、分段开关2个,新增变压器4台,增容3台变压器,总容量达2000千伏安。
“记得刚迁移到乌兰县时,由于没有产业支撑,村民们起早贪黑,土里刨食,忙碌一年几百元的微薄收入。如今电力更加充足了,枸杞、藜麦种植面积增加到2000多亩,企业生产规模也扩大近两倍,村民人均收入6万元,与以前相比,翻了几十翻,变化可谓是翻天覆地。”雷有德说。
昔日的贫困村变身金凤凰,一跃成了乌兰县知名的富裕村,也带动着附近村子走上了致富路。
穷山村旧貌换新颜
宽阔笔直的水泥路,整洁漂亮的农舍,整齐划一的电杆,洁白的墙面,红色的彩钢瓦,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格外整洁、惹眼。谁能想到,怀灿吉村,几年前还是一个“灰不溜丢”的后进村。
“灯泡忽闪闪,屋里黑黢黢,出门泥窖窖,猪圈臭烘烘……”当地流传的一句顺口溜,便是对昔日怀灿吉村最为形象的描述。
“住进了样式统一的新居,门前绿化带里种上了树和草,村里的道路全部打成了水泥路,还装上了120盏太阳能路灯,还修建了3000平方米的文化体育广场,人走在上面,浑身上下都舒坦。”村民冯元寿细数着农网改造后村容村貌喜人变化。
“村里集资办起了牛羊育肥专业合作社,修建了30个畜棚,以前电压不稳定,粉碎机不敢用,饲料粉碎、搅拌全部是人工。农网改造后,电力充足了,饲料机、搅拌机齐上阵,按照标准化养殖,每年可育肥2000只羊、200头牛。”村支书丁生东高兴说。丁生东没说的是,到那时,119户村民的钱袋子也会鼓起来。
一排排红瓦白墙的农家院落如水墨画般隐身在一个个村庄中,一条条水泥硬化路如五线谱般奏响农村走向富裕的音符,农网改造升级后的15个贫困村“破茧化蝶”。
更多精彩信息请关注中国农村电气化网!
标签:贫困村,脱贫,蓄满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