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干部与威远村群众收稻谷迎丰收(陈文豪)
农村电气化网讯:“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这句俗语形象地描述了贵州这片土地的贫瘠和人民的贫穷。交通不便、自然环境差,想要在这样的自然条件下脱贫致富,其中的困难不言而喻。
莫可芝与村民一起铺嗮黑木耳(李京)
打破贫穷的“习惯”走上奋斗的路子
就在几年前,有一些农村,似乎有一种贫困的“习惯”,都匀贵定供电局驻村扶贫“五人团”张大超感觉到:大多数农村的贫困户,并不是没有能力改变,而是习惯了这种贫穷氛围,他们不知道如何改变,甚至不会想着去改变,对贫困“逆来顺受”。
打破贫困的“习惯”,需要新鲜的“血液”来带动全身的血液循环;南网扶贫干部的到来,正是打破贫困桎梏最好的钥匙。
“一田能分二,水上是红米,水下是虾鱼。”经过扶贫“五人团”两年的努力,现如今在贵定沿山镇威远村,这里的农田成了远近闻名的特色农田。张大超说,他们的驻村工作队从2018年来到威远村,经过充分摸底,把脱贫的主攻方向锁定在“优质水稻种植”和“水产养殖”,从两者的结合中寻找突破口,带领村民脱贫。于是,稻田养鱼、小龙虾养殖项目在村里推广开来。到了2020年,威远村里稻田养鱼养殖产业发展到了250亩以上,当地贫困户人均收入增加了两千元左右。
同样发生变化的还有长顺县代化镇纳傍村。2018年以前,纳傍村以传统农业生产为主,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结构较为单一。2018年6月,都匀长顺供电局指派陈昌学驻村扶贫后,经过研究,他开始逐步将玉米种植改成辣椒种植,亩产值直接翻了十倍,并且村民通过参加合作社的种植,每月能有固定收入。
这些例子是一个个都匀供电局驻村第一书记和扶贫干部的缩影。他们受命而来,打破了长久以来的贫困思维,通过自己和群众的努力,改变村民脱贫增收的方式,在小康路上加速奔跑。
潘鸿彪与农户一起修剪茶叶(潘思瑶)
严选驻村干部 带领群众增收
2018年3月,都匀三都供电局潘鸿彪接到一个光荣的任务--“回乡,扶贫”,都匀供电局派遣他前往中和镇仙人桥村担任扶贫“第一书记”。他这次回乡,不带衣锦,带来的是一颗为乡亲父老共克时坚、脱贫摘帽决心。
投入到仙人桥村的扶贫工作之后,潘鸿彪“种地”的才能被进一步激发了出来,成为村里一把好手。很多老乡开始跟着他一起种植大棚蔬菜。播种、催芽、育苗、定植、防虫害,每一个种植步骤都是潘鸿彪先去认真学习,再手把手传授给仙人桥村的村民们,一起提高大棚蔬菜的产量。
现在,村里面的大棚蔬菜已经达到了200亩的规模。村里面的人都说:“以前看老潘家这个崽还是个小不点,现在有出息了,回乡带领大家搞生产,大家信得过他,也看得到成效,心里面很踏实。”
驻村干部是基层脱贫攻坚的领头人,要有干事创业的热情,要有对脱贫工作清醒的认识与想法,要帮助建强基层党组织。正因如此,在选聘驻村干部的过程中,都匀供电局党委严格按照标准,认真甄选政治素质过硬、作风优良、吃苦耐劳、乐于奉献、具有较强沟通协调能力,同时又了解基层情况、熟悉农村工作的驻村干部,五年来总计选派47名前往需要帮扶的贫困村。
玉米改种辣椒,陈昌学在田间地头示范(王露)
搭建平台让群众成为脱贫的主角
“很多群众都有脱贫的意愿,只是不知道要做些什么来脱贫致富。”都匀供电局派驻甲高村的扶贫“第一书记”莫可芝,对于群众贫困的状况有着自己的看法。他想着,只要能给群众指好方向,搭好舞台,让群众有事可干,肯定能脱贫。于是在甲高村五年,为民服务解决工作问题是莫可芝扶贫工作的核心。
在莫可芝的带领下,村里面的“山歌大王”柏祥志开上了镇上的垃圾车,当上了保洁员,有了稳定的收入;村民罗红连夫妇从杭州的工厂回到家里,重新养起了自己熟悉的鸭子;村民罗德宇到水泥仿木加工厂工作后,父母的药费、两个侄女的学费都有了着落;细心认真的柏崇灯安排当上了5亩大棚蔬菜的负责人,一年的时间柏崇灯就从贫困户,变成了能给群众分红的致富带头人……解决了工作的问题,甲高的村民终于能够在家门口致富。村里面落户的扶贫产业项目也在持续不断的为村里的剩余劳动力提供工作岗位。
有活儿干才能真脱贫。都匀供电局驻村扶贫干部一直致力于“造血扶贫”,局党委作为坚强后盾,为驻村干部们提供支持,搭建脱贫平台,引进各项扶贫产业,并全力扶贫产业用电需求。2019年完成投资5.15亿元实施1244个“电力行业扶贫”项目,以地市为单位的“两率一户”指标提前一年达到国家标准;共捐赠帮扶资金143.3万元用于黔南地区帮扶点13个项目建设,项目产生直接经济效益35.59万元,间接经济效益72万元,直接受益447人,带动102人就业。
如今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都匀供电局25名驻村扶贫干部依旧奋战在一线。他们将贫困村与都匀电网紧密联系到了一起,坚决践行“绝不因为电力原因拖了黔南脱贫攻坚的后腿”的庄严承诺。
习总书记说过:“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这群来自南网都匀供电局的扶贫干部带着使命而来,用实际行动践行承诺。他们或许不是这个村子坚持最久的扶贫干部,但一定会是群众心目中最为称职的扶贫干部。
更多精彩信息请关注中国农村电气化网!
标签:都匀供电,扶贫干部,南网真情,黔南热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