禄劝县大山深处的南美白对虾养殖基地。 卢显仑 摄
云南电网公司昆明禄劝供电局工作人员向虾农了解虾苗生长情况。 龙振江 摄
“主要供电线路和大棚内的养殖设备我们已经进行了全面排查,供电一切正常。”近日,在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屏山镇,云南电网公司昆明禄劝供电局工作人员来到绿盛禄劝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开展用电检查工作,该公司是国内首个高原内陆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南美白对虾的企业。
有电有技术 山里“游”出海水虾
翻山越岭到达屏山镇凹子村,远远便能看到夹在几座大山之间的一排排养殖大棚。大棚内42个养殖池整齐排列,喂食器“呼呼”地向池内自动投喂,大大小小的南美白对虾跳出水面,激起阵阵水花。“在大山里还真能养出海虾!”望着养殖池中活蹦乱跳的虾,绿盛禄劝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刘永梅十分欣慰。
2021年,刘永梅偶然了解到循环水养南美白对虾这个“稀奇”事。她得知工厂化循环水养殖不受地域环境限制,不仅摆脱了传统养殖靠天吃饭的弊端,而且养殖水体循环利用,能有效节约资源、保护生态。此外,昆明市场上销售的南美白对虾主要来自省外沿海地区,价格较高,因此在昆明本地发展海水虾人工养殖项目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
“这是个好项目,环境友好、资源节约,而且产出效益高。但是在大山里养海虾,我的心里始终还犯着嘀咕。”于是,刘永梅迅速找到禄劝县乡村振兴项目定点对口帮扶单位及技术支持单位,在开展多方论证并到青岛实地考察后她得出结论:“如果有稳定的电力供应和先进的养殖技术共同支持,便能让南美白对虾在禄劝大山成功养殖。”
为了满足养殖基地的用电需求,昆明禄劝供电局积极配合养殖基地组织施工力量新建10千伏线路200余米,新装500千伏安变压器1台。2022年2月,养殖基地建成投产,刘永梅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
“我的第一茬虾苗是发电车养活的呢!”2022年,刘永梅的第一茬虾苗从上海来到云南禄劝,“因为我预估错了时间,虾苗在供电配套设施建成前到达,为了让虾苗成活,我赶紧联系了供电所,他们开来了发电车为虾苗保供电,这才保住了我的第一茬虾苗。”如今,随着第一茬虾苗试养成功,刘永梅也逐渐掌握了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
养虾先养水 供电有要求
要想养好虾,先要养好水。和普通的水产养殖不同,南美白对虾养殖环境必须和海水类似,那就是要利用养殖设备将淡水“调”成“海水”。养殖设备由控制系统自动管理,水量、溶氧、水温都可自动控制,为虾提供一个安全、可靠、可控的生长环境。“养虾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很高,我们了解到,养殖设备一旦断电超过半小时,虾会因为缺氧而死亡,因此我们定期过来开展用电检查工作,保障他们的生产用电正常。”昆明禄劝供电局中级网格营业经理唐建聪说。
大棚外,只见3条新的生产线、虾壳处理加工车间及冷库正在加快建设中,建成后可实现每年养殖5至7茬虾,每茬出虾约2000千克,预计年产值可达千万元。“通过现场勘察和测算,目前养殖基地的电力配套设施能够满足养殖基地扩建后的用电需求。随着产业的发展和用电负荷的增大,如果他们有新增容量的需求,我们也会第一时间配合他们办理。”唐建聪介绍。
目前,该养殖基地年产25—30吨南美白对虾,能带动36户当地农户每年增加土地流转收入3.6万元,增加村集体经济效益30万元以上。
看着一网网鲜活的南美白对虾从池中捞起,一箱箱走向市场,刘永梅已畅想养殖基地的未来:“现在用电很方便,科技也先进,在大山里养海货不是啥稀奇事儿了。过几年,希望咱们村能变成一座美丽的高原渔村。”
(钱昶旭 卢显仑 龙振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