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纤维袜子、竹针织品、竹绒布……广宁县竹产业蓬勃发展,产品多样。刘文慧 摄
供电人员在肇庆市广宁县古水镇开展整线(成片)线路治理工作。 刘文慧 摄
古水镇是广东“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镇,其所在的广东省肇庆市广宁县近年来大力推进传统竹产业升级,分布式光伏、风电等清洁电力装机容量增长迅速。服务园区经济产业发展,电力先行。在广东电网公司全省整线(成片)配网供电质量提升标准化治理工作中,肇庆广宁供电局计划分两年投入资金超1亿元,对全县开展大规模、系统化配网升级改造。“项目将对全县38回中压线路、174个村居进行整线(成片)标准化治理,根据潜在负荷发展需要,按照户均容量3.5千伏安的标准进行升级,满足村居未来5至8年的用电需求。项目的实施将大大提高广宁县农村电网网架水平和供电服务能力。”肇庆广宁供电局副总经理高冬良介绍。与绿色相融“2023年以来,平均每个月有39套分布式光伏设备并网。”肇庆广宁供电局客户服务中心经理陈卫华介绍,“我们落实保障新能源‘能并快并’工作机制,成立专班,提前与建设企业做好工作衔接,利用‘用上电推进表’推进工作有效开展。”
古水镇,电越用越绿,电越发越绿。
记者近日走进古水镇,看到竹子生物降解示范基地里广宁振辉纸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正在调试食品包装盒生产线,计划近期投产;光伏板在30户居民屋顶铺开,将在6月份并网,装机容量合计30兆瓦……
当产业升级带动用电需求变化、清洁能源发展推动发电模式转变,电网如何顺应新趋势主动作为、助力农村新发展?竹乡广宁的绿色实践正是乡村全面振兴背景下的生动案例。
助力“以竹代塑”
108万亩竹林,年产40多万吨竹子,拥有全中国最大的竹海……广宁县,被誉为中国“竹子之乡”。
竹子超过5年不砍,会影响后续新竹生长,而砍得太早,则强度不足以支持后续加工。“青皮竹要找2年以上,茶杆竹得3年。”广宁当地竹农老黄告诉记者。只见他一刀砍下竹子,就地取材,削一段竹篾将砍下的竹材捆扎起来,熟练拉下山。
成为竹材,只是竹子之旅的开始。过去,这些竹材主要被送往传统竹编工厂,而今,广宁的竹子有众多归属。
2022年,中国与国际竹藤组织共同发起“以竹代塑”倡议,发挥竹子在治理塑料污染、代替塑料产品方面的突出优势和作用,为高能耗、难降解的塑料制品提供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2023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加快“以竹代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一批竹产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在广宁规划建设,布局“以竹代塑”“以竹代钢”“以竹代棉”“以竹代粮”等产业。
制竹片、软化、机械开纤、生物酶脱胶、清洗、烘干、开松除杂、梳理……在广东裕丰竹纤维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经过一套组合拳后,坚硬的竹材变成松软的竹纤维。“天然竹纤维具有可降解、吸湿透气、抗菌除臭等特点,可以用于生产复合材料、纺织材料、内饰材料等。”企业负责人陈军礼介绍,“纺织用天然竹纤维织成的衣物柔软透气,广受欢迎。”
“竹塑板可以替代户外防腐木,铺设在公园栈道、阳台等场合,价格比防腐木实惠,与木塑板相当,但因为竹子韧性好,抗断裂性比木塑板好。”广宁竹产业新示范园区内,广东海鹏竹纤维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梁为淼告诉记者。
“竹”产业升级转型使产品拓展到附加值更高的市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2023年,广宁县竹产业总产值达40亿元,同比增长32%。产业升级也对供电提出更高要求。“我们积极联动地方政府,做好园区企业落地用电需求收集,提前组织人员对涉及园区附近的用电负荷、容量等供用电环境进行排查、规划和建设,确保企业进驻用上电、用好电,保障企业早投产早收益。”肇庆广宁供电局副总经理高冬良介绍。
目前,广宁县“整线(成片)提升配网供电质量”专项工作正按计划推进中。整线方面,广宁供电局计划2024年12月30日前完成全部38条线路的治理;成片方面,计划2025年4月30日完成39个台区(32个村居)的治理。同时,专项工作将优先排查和整治与“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县镇村重叠的4条线路和1个村居。
加快清洁能源并网
在植物界中,竹子的生长速度堪称冠军,在生长旺季,一昼夜可长高1到2米。这给电网运维工作带来挑战。每年汛期、台风季节,肇庆广宁供电局都会安排至少两次清障工作,用长柄刀等工具修剪竹木,避免台风天气下竹子碰撞、压挤损坏电网设施。
除了经常性的巡查、及时清障,肇庆广宁供电局还从硬件装备上提高线路健康水平。针对竹林茂密区域,他们给原来裸露的架空线路披上“铠甲”,将线路换成绝缘导线,在一些文旅景区甚至还在绝缘导线外又套上PVC管,有效防止线路损伤。
在广宁,绿色不仅是竹子的颜色,也正成为电力的底色。
自2021年列入全国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以来,广宁县大力推进光伏发电项目,以屋顶分布式光伏为建设切入点,充分整合资源实行集约开发,加速释放分布式光伏市场潜力,取得了良好成效。
古水镇政府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于光伏并网规模与变压器容量相关,政府与电网企业统一规划和统筹有助于分布式光伏工作的顺利推进。以古水镇为例,全镇各类建筑屋顶以及电网容量已进行初步排查,确定古水镇首期居民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建设规模为22兆瓦,目前已签约分布式光伏135户,“光伏小镇”雏形渐显。
在古水镇大潘村,记者看到村委会、村小学和部分居民住宅屋顶已搭建好光伏板。大潘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周其洪介绍,村集体收入今年预计可达20万元,增量主要来自分布式光伏。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块光伏板约2.78平方米,初装费每板150元,每年保底租金为每板45元。村委附近的变压器容量可以接入400块光伏板,这一年可以增加收入七八万元。”
北京尚方智慧清洁能源有限公司为当地政府引入的光伏示范镇建设公司。该公司高级业务经理吴明舟告诉记者,在光伏项目并网前,广宁供电局会派专员前往验收,验收要点包括实际光伏板数量与备案是否符合、变压器容量、现场安全标识等。
配套可再生能源发展,位于广宁县五和镇的浪江抽水蓄能电站正在建设中。该项目为“十四五”期间国家重点实施项目,规划建设装机容量120万千瓦,年设计发电量13.5亿千瓦时。电站建成后,将支撑广东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发展,增强全省新能源消纳能力以及电网系统安全稳定运行能力。
南网报记者 刘文慧 通讯员 许昌永 白国颖 高方华 黄诗韵
标签:绿电引擎,肇庆市广宁县,竹产业,年产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