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吹哨”机制推动整村电力抽水工作迅速推进。原本饮水困难的会泽县火红乡耳子山村现已牛羊成群。杜明彦 摄
近日,笔者从云南电网公司曲靖会泽供电局的年度工作总结上获悉,该局2024年百万客户投诉意见率同比降幅42.20%,中压线路故障率同比下降26.94%,居民端电压合格率同比提升41.43%。
取得如此工作成效,会泽供电局2024年引进、建立的“吹哨”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机制是会泽供电局在落实南方电网公司“优东提西、强地带县”工作部署中,从广东电网公司东莞城区供电局引进并结合实际优化的配网服务运维管理模式。
真正减轻基层供电所负担
“吹哨”机制的突出特点是集中全局力量,解决配网运维问题。如在处置线路设备故障、开展大型电力保供、统筹全局重点工作等过程中,通过办公系统组建工作群,汇聚相关领导、职能部门和有关基层队所等各方资源,共同处置。
“这个机制给基层供电所带来的最大好处,是‘单一’‘简洁’,真正减轻了基层的负担。”会泽供电局雨碌供电所党支部书记朱强介绍说,以往一旦发生线路设备故障,所有的系统分析和故障查找工作都集中在供电所,供电所员工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很难准确判断故障位置,漫山遍野查找故障,劳动强度大。而现在,系统查找和资源协调交给职能部门,供电所专注于现场作业,各司其职,快速高效。
“高效!给力!”在基层供电所干了近30年的“老书记”朱强还表示,在供电所线路故障消缺是最重要、也最揪心的事情。
10千伏小铺线是雨碌乡的重要供电线路之一,全长40多千米,连接56台变压器。2024年9月13日晚10时左右,该线路突发故障。故障信息传递至会泽供电局营配指挥中心后,一个由局领导、营配指挥中心、计划生产部、市场营销部、雨碌供电所以及临近的者海、待补供电所负责人和相关人员组成的工作群随之建立,“哨声”吹起。
故障信息在群里发送后,各相关部门“同题共答”、各司其职,在各部门的协同下,故障得以快速消除,及时恢复老百姓用电。
除了工作部署外,“吹哨”群还成为职能部门为基层提供技术指导的平台。让会泽供电局营配指挥中心技术专家聂朝刚印象最深的是,2024年7月8日,10千伏抚军线出现故障。抢修过程中,计划生产部在群里为一线抢修工作提供了不少业务解答和技术指导。负责抢修的基层单位需要什么材料、工器具等,也都直接发在群里,机关职能部门负责协调、配送。
“通过‘吹哨’群,汇聚所有相关部门的意见与供电所对接,有效规避了各部门间的推诿、扯皮。有问题放在群里,大家一起讨论,形成决议后,供电所照着执行就行。”会泽供电局迤车供电所所长刘锐说。
联动速解转供电、应急等难题
“我们养猪3年多了,在我的印象中,供电一直都很稳定,电压也正常。如果可以打分的话,我要给供电服务打100分。”会泽县雨碌乡小铺村养殖大户马永权对供电所的工作竖起了大拇指。
马永权的养殖场养了5000多头猪。进入隆冬,3000多头小猪需要保暖,加上整个养猪场的饲料投喂等工作,每天都离不开电。
然而,就在马永权对供电“无感知”的两个月前,雨碌就经历过一次全乡“转供电”。2024年10月24日至29日,在35千伏雨碌线迁改工程实施过程中,由35千伏雨碌变电站供电的6回10千伏线路需转供,雨碌、新街两个乡镇的所有用户,和临近的金钟、者海、鲁纳、待补4个乡镇的部分用户供电受影响,2万名用户存在低电压风险。
转供电前,“吹哨I类”保电机制启动后,生产、营配、营销专业部门和供电所迅速形成四方联动。供电所根据系统数据分析,强化易停电线路区段的特巡特维,客服人员全面覆盖所有涉及的村委会,做好相关宣传;计划生产部特批项目;营配指挥中心强化有关10千伏线路负荷和电压情况的检测;营销部实时跟踪客户服务举措的落实情况;配电管理所调配带电作业车辆和人员,保障客户用电万无一失。
会泽供电局相关专业口提供的数据显示,整场转供电期间,尽管供电线路受到影响,但雨碌乡12161户用电未受到影响,实现了用户低电压“零”抱怨、10千伏线路“零”停运,配变低电压问题较预期减少90%。
据了解,“吹哨”机制还有效运用在了会泽电网应对山火、汛期、雷击、冰冻等季节性难题的过程中。通过提前统筹资源,推动“冬病夏治、夏病冬治”。将“吹哨”模式本地化为“四个快速”(快速响哨、报备、研判、传递),形成平时“预”、灾前防、灾中守、灾后抢、事后评的工作机制。
(杜明彦 贾理要 浦昭)
标签:曲靖会泽供电,吹哨机制,投诉意见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