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栏 > 协会学会专栏

协会学会专栏

第一届智能电网研究学术论坛在天津大学召开

  2009-07-20

2009年6月27~28日,第一届智能电网研究论坛在天津大学召开。此次论坛由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发起,天津市科委、天津大学共同组织。程时杰、韩英铎、杨奇逊、黄其励、余贻鑫等5位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出席了会议。天津大学校长龚克、天津电力公司总经理李晶生、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秘书长李若梅、东北电力大学校长穆钢、天津科委副主任陈养发等出席会议并致辞。

此次论坛规模超过了原计划,参会代表近300人,分别来自国内科研院所、高校、电力公司、电力设备企业等。论坛还邀请了美国能源部中国办公室的Maitin Schoenbauer先生出席,并介绍了美国智能电网的有关情况。论坛共安排了十四个学术报告,从智能电网的基本理念、技术组成、设备需求等多个角度对我国智能电网的建设和发展进行了探讨。

天津大学余贻鑫院士的报告为“智能电网的原动力、技术组成和实施路线”。提出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需求侧管理、分布式电源等是推进智能电网建设的原动力。智能电网是综合应用通讯、高级传感器、分布式计算等技术,提高输配电网络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效率。

美国能源部中国办公室,Martin Schoenbauer介绍了“美国能源部智能电网业务”,美国能源部正在发起建立智能电网信息共享交流平台和信息库,资助智能电网技术研发项目。指出清洁能源和智能电网将是中美能源领域合作的重要内容。

华中科技大学程时杰院士在“储能技术及其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的报告中指出,在可再生能源发电所占比例较大的电力系统中,储能技术的应用是解决如何保证系统正常运行这个难题的一条可行的途径。并提出了智能电网对储能系统的基本要求,即足够大的储能容量、足够快的功率响应速度、足够大的交换功率、足够高的储能效率、足够小的放电周期、足够长的使用寿命、足够小的运行费用。

香港大学吴复立教授做了“智能电网发展综述”的报告;华东电网有限公司战略研究与法律事务部主任李瑞庆作了“创新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的坚强智能电网”的报告;天津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院长王成山教授作了“分布式电源、微网、智能配电系统”的报告,分别对分布式电源、微网和智能配电系统的关键技术、应用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介绍,并分析了三者之间的关系。山东理工大学徐丙垠教授的“智能配电网中的配电自动化技术”、加拿大卑诗省水电公司栾文鹏的“高级量测系统”、国家电网需求侧管理中心陈江华的“我国需求侧管理实践成效与展望”、ABB公司刘前进的“智能电网——远景,技术与应用”等,都从不同角度分析和探讨了智能电网的技术特点、实现方式和发展前景。

此次论坛的发起源于2008年12月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在广州召开的中国国际供电会议(CICED2008),在大会交流和专题研讨后,众多专家认为有必要就智能电网组织专门论坛,定期召开研讨会、组织专题调研。此后,筹备组专家向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陆延昌理事长汇报了论坛筹备情况,并于2009年3月在天津形成了关于建立智能电网研究论坛、推进我国智能电网学术交流合作的会议纪要,决定召开本次论坛。 

来源: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网 

标签:智能电网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2,010-63231638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