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栏 > 中国南网公司专栏

中国南网公司专栏

一套“组合拳” 打出“满堂彩”

  2012-07-17

5年前,如果有人说南方电网公司属下的某一个地市供电局的供电可靠性在2011年达到甚至超过美国的城市平均停电时间,很可能被人认为是异想天开。

时过境迁。今年6月,国家电监会在北京发布的“2011年全国电力可靠性金牌企业”20强名单中,南网有6家供电局入选,其中,中山供电局、佛山供电局的城市平均停电时间分别为39.6分钟、48分钟,已经优于美国城市平均停电时间。

这种“功夫”的“练”就,靠的是在电网规划、建设、运行,设备维护,营销服务,快速抢修等方面出手的一套“组合拳”。

正如国家电监会安全监管局巡视员、副局长蒋锦峰所说,南方电网公司在供电可靠性管理上有自己的特点特色,走出了一条管理创新之路。“全网城市供电可靠率从‘两个9’提高到‘三个9’,这种突破非常不容易。作为央企,南方电网公司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最大努力满足老百姓的用电需求,体现了向‘以客户为中心的’转变,为央企树立了榜样。”

精细化管理落实到每一条线路

“这些供电局之所以能入选供电可靠性金牌企业,与持续推行精细化管理和技术创新密不可分。”南方电网公司生技部主任佀蜀明说。

观念决定出路。在提高供电可靠性这根“牛鼻绳”的牵引下,“以客户为中心,以提高供电可靠性为根本”的理念贯穿于公司规划建设、生产运行、营销服务等核心业务流程和制度中。

佛山局生技部一位员工告诉记者,每年年初就会特别忙,因为要把停电指标逐一分解,各个停电需求单位都要严格执行这份停电计划。该局分管生产的副局长说:“令人满意的是,我们现在还没接到一单计划外的停电申请。”因为很多停电工作早已超前统筹,供电可靠性管理工作早就做细。能不能制定出可行的计划,能不能认真执行,就在于管理上是否真能做到精细化,员工是否真的往精细管理方面思考问题。

东莞局一位员工表示,在抓供电可靠性工作上,各部门、各区局都非常认真,各环节的工作都做得非常细致,精细化管理落实到配网中的每一条线路。“从客户的需要出发,我们应用了综合停电、转供电等见效快的措施,想方设法减少每条线路的停电时间,已经成为每位员工自觉的思维、行动习惯,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实现整个分局乃至全局的供电可靠性指标。”

在中山、广州、珠海、江门等局,对停电管理实行的是“五严管一支笔”:严管重复停电、临时停电、延时停送电、停电计划执行率、单位可靠性指标的预控;10千伏线路(包括每一个中压用户)的临时停电实行分管局长“一支笔”审批。

这些身先士卒的供电局,通过精细化管控可靠性指标和各项过程指标,规范提高供电可靠性综合管理,形成了具有南网特色的提高供电可靠性管理体系,并提炼出四项主要管理经验:抓好停电精细化管理;建立快速复电机制;加强可靠性基础管理;强化转供电管理。

“实用的设备和技术是最好的”

优秀的管理能充分有效地调配资源,而推陈出新的技术则更有助于铸造深厚的发展根基。

为了减少停电,带电作业是必须攻克的一关。“我们所采取的各项措施,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整个供电网络的供电可靠性。”佛山局基建部负责人介绍,如果具备带电作业的可能,就全部采取带电作业。

为确保输变配电设备安全可靠运行,东莞、珠海、江门等供电局积极开展状态检修工作,推进设备状态评价、风险评估,完成重要设备状态评价、风险评估。在主网方面,建立了110千伏及以上变压器、断路器等设备的状态检修体系;在配网方面,积极推广红外检测、开关柜局放测试、电缆振荡波测试等先进技术手段。

“昂贵的设备、先进的技术谁都想用,但是投入大,后期维护困难,实用的设备和技术才是最好的。”中山局一位副局长说。该局将有限的钱用在“刀刃”上,成为国内首个实现配网自动化技术全覆盖的地市局,依靠配网自动化技术,实现配网架空线故障自动隔离、电缆故障自动定位。架空线、电缆故障隔离时间分别由198分钟、56分钟降至30.4秒、21.6分钟,大幅减少了客户故障平均停电时间。

除了全面推广带电作业,开展设备状态监测,南方电网还大力推行10千伏线路合环转电、配网自动化,不断提高设备技术装备水平,开展电网防雷、防污等专项技术研究。这些技术的研究应用,成为公司提高供电可靠性的坚强基石。

金牌非一日炼成,学习因地制宜

“金牌不是一日炼成的,管理提升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各省公司要全面学习金牌企业先进经验,重点是学习金牌企业供电局的管理历程,吸取经验,少走弯路。”佀蜀明说。

他表示,公司将把供电可靠性创先的先进经验、做法,通过一体化建设,以制度、流程、表单和信息化的形式进行固化,为供电可靠性管理提供制度、组织和人员保障。

但是,学习借鉴供电可靠性金牌企业的经验也要因地制宜。“停电需求申报的时候需要具备什么条件,什么方法等,各个供电局都结合自身的实际,形成制度。”南方电网公司计划发展部有关负责人说。现在,很多供电局都结合自身的实际编制了相关供电可靠性手册,这本细化了的手册,让每一位员工明白自己的角色,基建停电怎样申请,什么时候勘测巡查,哪一个地方可以带电作业等,一目了然。

南方电网公司有关领导表示,学习推广供电可靠性金牌企业管理经验的过程中,要协调好安全和可靠的关系,可靠要建立在安全的基础之上。

“更高的可靠性建立在坚强合理的网架结构、先进高效的设备管理和强大的需求侧管理基础上,与业务水平不匹配的高可靠性不可能,也不可取。”||||

佛山局:停电前算好帐

成绩:2011年,城市用户平均停电时间48分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招数:“先算后停”,实施“综合停电管理六步法。”

30个供电所所长凑一起,按“综合停电管理六步法”测算各自涉及的用户停电需求。他们算完了,生技部负责人又亲自“操刀”,“这一段能不能用分段施工,这一段能不能用旁路跳通······”就这样,佛山局把年度停电需求测算精细化,从5个区分解到30个供电所,让管理更精益化。

佛山供电局副局长陈勉说:“佛山在供电可靠性上取得的成绩,得益于将精益化管理融入日常工作,得益于佛山人的实干精神和执行力。”

2008年,佛山计划停电和非计划停电时间的比例大约是9:1,“很明显,要提高供电可靠率,必先抓计划停电管理。”抓计划停电管理的方法即“综合停电管理”,这个方法在2007年公司创先之前就在应用,但由于做得不精,效果一直不明显。

2010年3月,佛山局请来国际知名咨询公司美国波士顿公司,希望找到一种新的思路,形成一套更优化的工具,这就是后来在广东电网推广的“综合停电管理六步法”。

佛山局抽调了五区局的可靠性主管和专责封闭起来,和波士顿公司一起研究供电可靠性管控的常态机制,形成先算后停的“六步法”思路。

“综合停电管理六步法”的核心环节在于编写“年度综合停电计划”。每年年底通过排查主配网基建、修理、技改、业扩接火和市政迁改等停电需求,汇总形成下一年的年度原始停电计划,并且每个月滚动修编,对停电时间进行调整,尽最大可能减少客户停电时间。

陈勉说,“综合停电管理六步法”是佛山局与“外脑”合作最成功的项目之一,“形成了一套方法,并培养了一批懂‘算’的人。”

从有工具,到用工具,到用好工具,这是取得成效的关键。该局生技部副主任林峻告诉记者:“以前,明天要施工了,今天才知道会涉及到哪些低压线路停电,工程单位不顾用户感受,自顾自地请供电局协调停电。现在完全不可能,立项的时候,去现场勘测的过程中就要评估到需要配合的停电情况,并上报。”工具,成为停电需求单位的紧箍咒。

这种“超前管理”让占据计划停电相当份额的工程停电得到大幅度优化,2010年,佛山的停电时间下降了50%,2011年,在原有基础上又下降了60%。||||

广州局:带电作业四个第一

成绩:2011年,全口径用户停电时间3.19小时,首次位居全国主要城市首位;城市用户停电时间1.79小时,首次低于2小时。

招数:管理、技术两手抓,技术创新闯出新天地。

“我们的一个亮点就是实现了供电可靠性方面的基础数据和运行数据自动录入,这走在了全国前列。”广州供电局生技部配网管理科廖伟炎告诉记者,在广州局,所有运行数据已经存在系统里了,到了月末,他们通过一个软件把中电联需要的数据自动导过去。“这就杜绝了人工的错误,大大减少了工作量。”

客户端供电可靠率的数据管理,是做好供电可靠性工作的关键。广州局通过自主研发中电联可靠性系统接口软件,实现6万条基础数据和3500条停电事件的自动导入,属南网首创。该局以27870台公变、42336台专变、450万自然用户的户变关系和线变关系作为基础,通过营配一体化信息系统,把每一次计划停电的整个流程,都固化进入信息系统,全程记录每一次计划停电的时间、原因、影响客户范围等,实现用户供电可靠性数据实时统计。

带电作业的推行,对广州局提高供电可靠性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如果没有带电作业,2011年用户平均停电时间就要在3.19小时的基础上加上4.76小时,即7.95小时。”广州局负责人说。

配网带电作业已成为广州供电局集研发、施工、培训为一体的核心技术之一。2011年,广州配网带电作业实现“四个第一”:作业次数突破4000次,约占全南网带电作业次数的30%以上,在全网供电企业中排名第一;配网带电作业规模(人员、硬件、培训)全网第一;成功研发并应用国内第一台不停电更换配变的10kV旁路作业车;第一次实现由以人工为主的带电作业模式向专用设备为主的带电作业模式的突破。今年2月13日,广州供电局成为南方电网公司配网带电作业生产技术示范基地。

“中医上有望闻问切,我们也有。”越秀局可靠性专责林晓东说,他们的“望”就是通过红外热像仪,看看设备有没有发热;“听”就是通过局放测试仪,听一下有没有局放的声音;“闻”就是闻气味,譬如SF6泄漏仪就可以判断气体是否泄漏;“切”就是作解体的技术分析,譬如停电测试手段,电缆震荡波。

去年,广州供电局还全面推广配网状态监测,全局83个配网运行班分阶段实现巡视、监测相结合,大大扩展了广州局状态监测技术对配网设备的覆盖面。“现在我们做到了逢巡必测,以前检测就是用眼睛看一下,但其实很多柜子是密封的,根本看不到什么。现在通过这些工具提前就知道了设备的状况,是一个有突破性的举措。”||||

中山局:有限的钱用在“刀刃”上

成绩:2011年,城市用户供电可靠率为99.9924%,全国最高;城市用户平均停电时间为0.66小时(39.6分钟),全国最短。

招数:在配网自动化建设上探索出了一条可复制、少投入、多产出、关注客户满意度的提升供电可靠性之路。

“提高城市电网供电可靠性是一个系统工程,当管理工作达到较高水平时,打造坚强的电网、提高电网智能化水平是提高供电可靠性的唯一出路。”中山供电局副局长方丽华说。

经过多年来的努力,中山局在配网自动化建设上探索出了一条可复制、少投入、多产出、关注客户满意度的提升供电可靠性之路。今年2月,中山局被授予“中国南方电网公司配网自动化示范基地”称号,其先进技术和经验在全网进行推广。

在配网自动化建设上,中山局也曾走过一段弯路。“2000年前后,我们一度追求上大而全的先进系统,用就想用最新的技术,在实践中发现,这不仅耗资大,而且后续维护工作难跟上。”该局生技部主任林韶文说。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林韶文介绍,2006年开始,中山局对配电网进行了全面的规划,因地制宜提出了具有中山特色的建设思路——“三分”、“二自”和“一环”,即24个镇区划分BCD三类区域“分区”管理、“分层”供电、公用线路与用户设备“分界”管理,故障自动隔离与自动定位,提升环网。2007年,中山局完成了广东省首个城市配网技术改造规划。

中山局每年都将有限的技改资金投入到环网线路建设和改造中。“由于在配网建设上起步早,有明确的规划和具体的项目,2008年到2010年,在配电网网架结构调整关键年份,中山局得到了广东电网公司的大力支持,争取到了省公司每年的结余资金用于配电网网架结构调整。”方丽华说。

把有限的钱用在“刀刃”上,是中山局在配网建设中的指导思想。根据中山城市中心区电缆化程度高、城乡区域以架空线为主的网架特点,中山局在城市中心区重点推进配网自动化主站升级和三遥改造,电缆线路重点推广使用电缆短路故障定位系统,实现“二遥+故障定位”功能;架空线重点推广馈线自动化技术,实现“二遥+馈线自动化”功能。

“实践证明,在提高配网自动化水平,提高供电可靠性上,馈线自动化系统和故障指示器投入少,效果明显。”方丽华说。以前一条10千伏线路出了故障,仅查找故障点就要2-3个小时,现在,通过馈线自动化系统,1分钟内就能快速定位并隔离故障,实现非故障区域的复电。

“创先工作告诉我们,持之以恒才能求实效。配网建设点多面广,执着才能做成事。”方丽华说。

刚开始推行配网自动化建设与改造,中山局也遇到一些难题。如果整条线路停电,施工人员分成几个小组,一天就能完成十几个点到20个点的施工。“为了尽量减少客户的停电时间,我们要求一段段停电施工,送回一段线路的电,再开始下一个点的施工。而且通过科学计算,将停电时间精确到分钟,整个工作量增加了近10倍。供电公司和施工方开始都不理解,有抵触情绪,我们只有耐心地沟通,做好说服工作。”该局生技部副主任庞嘉琦说。通过持续推进,目前,中山实现了配网主干线路及设备的全景展示和全面覆盖。

来源:南方电网报 

标签:精细化管理,技术创新,提升可靠性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4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