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丽江县城,在通往泸沽湖的路上,两岸群山伟岸,金沙江穿流而过,没有咆哮,没有奔腾,在这个冬季里静静的流淌。站在山的这边,远远可以看到河的对岸山坡上有一个小村庄,驱车而行,道路崎岖,不料这个看上去近在咫尺的小村庄却要花费半个多小时的路程才能到达。
当记者到村子的时候,村民们正聚集在村口,等待政府给大家发放补助――电视机、电磁炉、电饭煲、电水壶、米、油以及其他生活用品。这里是云南丽江永胜县松坪傈僳族乡树底村委会阿拉山自然村,2012年10月30日,这里刚刚实现通电。
傈僳族村民杨贵荣今年35岁,刚刚用自己的户口本登记领到了电视机,笑呵呵地告诉记者:“今后日子好过了,等过完年,还去县城买一些家电回来用。”据他介绍,过去这里没有电,做饭只能烧柴火,晚上靠点蜡烛,“风大的时候没办法,燃的快,一个晚上要5、6根蜡烛,”,按照当地的情况,一盒蜡烛5元,每盒10根,一个月至少也要7、8盒,对于村民们来说,这可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云南丽江永胜县松坪傈僳族乡树底村委会阿拉山自然村位于金沙江畔,高山峡谷陡坡之上,是全省无电地区无电人口全通电的最后一批自然村落。全村36户村民在山顶居住了300多年,祖祖辈辈过着“白天靠太阳,晚上靠火塘”的生活。
2012年,南方电网和云南省委、省政府把无电人口通电工程列为全年重点任务,提出了年内实现云南省“户户通电”的目标。户户通电最大的难题就是电杆运输,而永胜县松坪傈僳族乡树底村委会阿拉山自然村也不例外。据丽江供电局的白建平介绍,要将电杆运送到陡坡上,需要先用车,然后人工背运,在丽江市一根电杆的成本是1100元左右,但运送到山顶之后,价格往往在六千以上。
白建平说:“在建设过程中,也遇到过一些困难,比如在架电杆的位置,需要砍去村民的核桃树,核桃树对于村民来说,是经济支柱,他们肯定不同意砍去,我们花时间力气去劝说,村民们最终才同意,能感觉的出来,村民们对电的渴求是相当高的”。
通过近6个月的奋战,这里终于实现了全村通电,对于这样的成果,白建平感到自豪,但让他欣慰的不止于此,“一开始来这里的时候,村民们都持观望态度,等我们真正能为他们做出实事的时候,他们的态度开始有所转变,现在我们每到一户村民家里,他们都热情招待,用自家酿制的酒来接待我们,要知道,这是当地用来招待尊贵客人的酒”。说到这里,白建平脸上洋溢出笑容。
1月8日晚上,村民们聚集在 “广场”上,告别过去的黑暗,庆祝全村通电。这个所谓的“广场”只不过是在陡坡上一块篮球场大小的场地,逢年过节或者村子里有重要事情的时候,大家都在这里欢聚。夜幕降临,大山之间,万家灯火宛如点点群星,照亮的是村民们美好的明天。
相关链接:
从1998年起,在南方电网公司的大力支持下,云南省持续推进农村电力工程建设,经过10多年的不懈努力,南方电网公司加大农网建设改造投入,累计完成投资1324亿元,新建和改造53万公里,线路长度可绕地球13圈。累计解决了120万户470多万无电人口通电问题。尤其是从2006年以来,南方电网累计解决了35.8万户无电人口通电问题。
仅“十一五”期间,云南电网公司就投资137.63亿元,开展农村电网改造和电力建设,供电区域内行政村通电率达到100%,解决了27.68万无电人口用电问题,每年为农民减负10亿元以上。截至2011年末,云南电网公司已累计投资34.58亿元开展了9批次工程建设,实现无电人口通电31.93万户,全省户通电率达到99.2%。2011年实现了全省行政村“村村通电”。
2012年以来,南方电网公司和省委、省政府把无电人口通电工程列为全年重点任务,又投资19.58亿元,提出了年内实现全省“户户通电”的目标。通过广大建设者的辛勤努力,全省涉及无电地区无电人口户户通电的项目全面竣工投产,共计解决了81787户“无电户”,36余万户无电人口用电问题,户均投资超过2万元。
标签:南方电网,云南,边远山区,无电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