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座中国最年轻的地级市,有着最南端的供电局——南方电网三沙供电局。4年前的8月28日,南方电网三沙供电局成立。此后的4年间,新成立的三沙供电局克服重重困难,全力做好三沙市电网规划、供电服务,提高岛上居民用电质量,不断助推三沙经济建设。在这里,有一群可爱的电网人,无论你见或不见,他们都在那里,凭借扎实的技术、坚定的信念,默默地“耕耘”。本网记者走进三沙,与这些三沙“电力男神”相处10天,在今天这个特别的日子,我们一起回眸,共同记录。
永兴岛,是南海诸岛中最大的岛屿,是西沙群岛的主岛,以接收西沙群岛的“永兴号”舰命名。钟巍巍 摄
广袤而又富饶的三沙市是我国最南端的城市。这里的海浪像果冻一样,晶莹剔透。这里有独特的人文风情、美丽的自然景观,三沙正在书写着一部关于中国海洋文明的巨着。
三沙市是我国地理位置最南、总面积最大(含海域面积)的地级市。林丹丹 摄
三沙市辖区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要道。结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该市提出,要努力把三沙建设成为服务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海上驿站”,为来往于海上丝路的人员、船只提供保障服务。
三沙市是一座“新鲜”而美丽的城市。林丹丹 摄
在这座最南端的城市里,有着一群可爱的电网人。林丹丹 摄
变化:彻底改变了永兴岛定期停电的历史
2012年7月24日,三沙市成立。南方电网公司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全力支持祖国南疆开发建设,于2012年8月28日在三沙市永兴岛成立了三沙供电局,全力做好三沙市电网规划、供电服务等工作。
4年来,三沙供电局克服人员少、工作任务艰巨、岛上生活条件及环境恶劣等困难,不断助推三沙市经济建设,提高岛上用户的用电质量。
据了解,三沙设市以来,三沙供电局率先投入到加快推进三沙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队伍当中:2013年对永兴岛进行了电网升压改造,2014年对永兴岛进行配电网扩建工程,2015年对三沙市发电机组容量进行升级改造,2016年上半年完成微电网监控建设等工程。短短4年时间,彻底改变了永兴岛定期停电的历史,三沙用电量增长了7倍。
如今,无论谁家在供用电问题上遇到难事,只要一个电话,三沙供电局的工作人员就会立马上门提供“一站式”服务,目前已经累计上门600余次,优质的服务在电网人与当地群众之间架起了“连心桥”。
在海上与世隔绝13个小时抵达永兴岛
南方电网三沙供电局的80后与90后们。林丹丹 摄
前往三沙永兴岛的轮船,需要乘坐13个小时。海浪很大,船体基本上一直都在晃啊晃,走在船上脚步都不稳,不少人都因晕船而吐得稀里哗啦的。“琼沙3号”上也是全程没有手机信号的,也就是说,在前往永兴岛的过程中,几乎要与世隔绝13个小时。南方电网三沙供电局的小伙伴们似乎都有着适合长时间乘船的良好体质,基本都没晕船,2015年才入职的90后王绥余甚至告诉记者说“觉得很适应”。他们提醒说最好的防晕船方式就是吃晕船药,然后一直躺着睡觉。
曾经有多苦?头发都像钢丝一样竖起来!
有人说,这里是“中国的马尔代夫”。三沙之美,令无数人心驰神往。来自山西的禹鹏是位85后,作为早期的“开荒牛”,他一路见证了永兴岛上的电力发展变迁。2013年6月,南方电网公司三沙供电局永兴岛电网升压改造工程正式启动。2013年10月,禹鹏首次登岛跟进永兴岛电网升压改造工程,一呆就是40多天。回想起第一次上岛,海岛到底有多美并不是他所关注的,“一上岛就忙着看设备,也来不及兴奋,当时就记得两个字:热、晒!”
南方电网三沙供电局工作人员巡查配电站。林丹丹 摄
他用极其稀松平常的语气回忆起过去最难熬的日子。2013年那会儿最艰苦的是洗澡洗头问题,当时这里还没有实现海水淡化,只能使用地下水,地下水也就是比海水稍好一点,洗了之后全身都又咸又黏。特别是头发,洗了之后都像钢丝一样竖起来,根本不用“凹发型”,都是自然成“型”,连发胶都省了!衣服洗了以后很快就坏了。那时岛上也没有理发店,只有一个渔民会提供理发服务,但剪发水平也有限,所以大家都会坚持回到海口再剪。时间长了头发也长了,胡子拉渣的,当时的形象就是:没有形象。
南方电网三沙供电局工作人员在智能微网控制中心进行实时监测工作。林丹丹 摄
禹鹏说,刚上岛的时候一开始是啥都做,以前还没监控系统,巡视现场设备、定期巡视发电机房、给发电机做保养等等都要兼顾。“我是学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但刚来这儿是啥自动化的设备都没。我也是来到这儿才开始接触发电机”,经过培训和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地实践,反正遇到啥不懂的就问,他表示终于和发电设备建立了良好的“恋爱”关系。
拥有祖国最南端的身份证,他倍感自豪
陈运钦,2006年加入海南电网,已经是一位有十年工作经验的“老员工”了。学继保出身的他,能把自己学到的知识用在永兴岛上是自己最大的心愿,每做完一件事,会感觉到特别满足。
南方电网三沙供电局工作人员在巡查配电站。林丹丹 摄
陈运钦是2014年通过调到三沙供电局的,那个时候的他已经有了8年的工作经验,“当时信心满满,但也带着一种好奇心来到三沙。”其实当时的他已经在儋州安家乐业,他说自己挣扎了很久,和家人商量了之后才作出了“从零开始”的决定,为此下了很大的决心。
“爸爸你为什么把儋州的房子卖了?每次听到他问这句话,心里都很不是滋味”,陈运钦说。所幸父母也很支持他的决定,在他们看来,去哪里都是工作,关键是要自己把本职工作做好。
陈运钦在2015年一整年的驻岛天数合计186天,呆过最长的时间是连续40多天,“试过下岛不到一个礼拜又要上岛继续呆个40多天。今年本来大年初五打算回丈母娘家,但上级一声令下,就立即服从安排马上上岛。”
他说,做继保专业的会有一种职业病,有时会有一种强迫症,反复确认是否真的完成了每一个动作。在日常生活中也会有这种习惯,甚至因为会因此和妻子拌嘴,眼睛里容不下一颗沙粒。陈运钦强调,做这一行,对安全及准确率的要求很高,每个保护动作的准确率必须达到百分百,一点点的闪失都会带来重大损失。“我记得师傅说过,搞继保专业的,三四年不能说什么都懂了。继保是保护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最重要的一道关卡,每次自己去摸索查找缺陷,到最后查找到故障点成功完成消缺,心里都特别有成就感。如果查找不出故障点所在,会整晚都睡不着。满脑子都在转都在想,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该如何处理。必须在萌芽的阶段就消除掉这个缺陷。像医生一样治疗各种疑难杂症,有病有治,没病要防,也都是一样的道理。”
“必须要有这种责任心,误接了一根线就有可能会拖垮整个电网。继保也是一种高危行业,经验很重要,工作态度必须谨慎、认真、负责任,既要大胆又要细心!”陈运钦每次谈起自己的工作,都能让旁人感受到他身上满满的责任感。
拥有祖国最南端城市的身份证,陈运钦感到相当自豪。林丹丹 摄
目前的他已把户口落在了三沙,拥有了祖国最南端的身份证,他倍感自豪,“好几次出差坐飞机,安检员看到我的身份证都惊讶得不得了,我就会很自豪地告诉他们:三沙市是祖国最南端的城市!”据了解,三沙供电局目前已落户在三沙的不止陈运钦一人。
90后:快乐的单身汉
王绥余、羊冠宝、张渊、万全都是90后,2015年入职南方电网三沙供电局。从刚入职的那一天起就在期盼着能上岛的那一天,“盼着盼着终于盼到了!我是2015年应届毕业生中第一批上岛的,因为那时刚好有新设备上岛,我们是学自动化的,领导就想让我们多学习一点,参与亲身实践还是很重要”,羊冠宝如是说。
三位90后在三沙永兴岛的北京路上跳起来!林丹丹 摄
“记得第一次坐船到三沙,我激动得不得了!这里的海是我目前见过的最美的海!”这里的确很美,在他们心里,没有比这更美的地方。能在这儿工作,他们都感到无比骄傲。
他们和80后同事到底相处得如何?“其实我们这几个也不是90后的尾巴,和80后在思想上还是比较接近的,不会有代沟,而且还志趣相投。这里的80后前辈同事都很照顾我们,他们都是从各个单位抽调过来的优秀人才,毫无保留地把他们掌握的技能传授给我们,就算我们有时笨手笨脚的他们也依然很有耐心”,王绥余说。
85后“师傅”指导90后小鲜肉。林丹丹 摄
在总是满脸乐呵呵的羊冠宝看来,“前辈师傅们都很照顾我们,即使批评我们也觉得是好事啊,这样才会有进步啊!记得参加入职培训的时候,老师傅告诉我们,师傅愿意批评你那就是他愿意教你带你,如果师傅不理你那才悲催呢!”
80后“师傅”手把手传授知识给90后“徒弟”。林丹丹 摄
作为他们的“师傅”,80后的陈运钦表示,“很想把自己懂的东西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假如他们学会了,那我不就轻松多了?如果什么都揽在自己身上,那说明你永远都很苦,都要一个人工作。我们也是被师傅教出来的,到自己能独立了师傅才轻松了。”
虽然这几位90后都仍单身,但他们都纷纷表示目前还是以工作为重,“我觉得自己欠缺的东西还很多,希望能抓紧时间补回来。暂时没有太多时间考虑个人问题。”虽然才刚满25岁,但王绥余对未来已有了一定的规划,“我驻岛的时间还不算长,我原来学的专业是热能与动力工程,到这里接触的工作都是我从前没接触过的,有很多东西都要用心去学。我个人对自己有一定的要求,希望自己在半年到一年内能有较大的提高。”
“在这里一个人要兼顾很多方面的工作,像我们这种新员工什么东西都要学”,心智比实际年龄要成熟一些的张渊说道。有没担心长期在这里工作会找不到女朋友?张渊笑了,“老实说是有这方面的顾虑,家里人也有在催,也差不多要考虑这个事情了,反正是同学聚会能去就去。”
爸爸级“男神”:最担心家里有事
或许很多人都以为,这里风景如画,在这里工作简直好比“绝世好工”。但其实这里最大的问题就是交通不太便利,每周大概有一两次补给船过来,如果遇上台风,就更不知何时才能有船回去。在岛上每年到了七八月就要做好长期不能离岛的准备了,因为那段期间台风会比较频繁,所以有可能20多天都没有补给船过来,在岛上的冷冻库没建好之前,试过岛上的动物都被吃光,蔬菜也告急……大家天天到岸边期盼着看到能有补给船过来。
他们长期工作在这里,与岛民呼吸着同样的空气,吹着同样的海风,看着同样的风景。林丹丹 摄
对于已成家的员工来说,每次家人来电都有点“心惊胆战”,很担心是家里有什么事,“家里没有电话每一天都是极限,家里一有电话每一天都是煎熬。”
陈运钦坦言,每次一听到家里有什么事心里会很难受,只能等船来才能回去,不免感到心情烦躁,毕竟远水救不了近火,“但这里的领导还是很贴心,如果知道员工家里有事或是孩子生病了,一旦有船来都会安排员工下岛回家看孩子。我们也知道岛上人员紧张,工作也很忙碌,所以也是能扛则扛。”
他给自己下来一个规定:每天必须打电话和孩子交流至少10分钟以上,“要不回去他都不认识我了。”
“孩子知道你在哪里工作吗?”笔者问道。
“他3岁大的时候就知道我在中国南方电网!”陈运钦回答得铿锵有力,仿佛让人听到了孩子在坚定地回答:“我爸爸在南方电网!”
作为爸爸的陈运钦,平时很少在儿子身边,别人问爸爸去哪儿了,他的孩子就会说:“我爸爸去三沙了,上岛了!”
“我会和他说爸爸上岛是为了工作,领导安排的工作要完成,就像老师布置的作业要做完一样”,陈运钦在平时会这样教育孩子。
南方电网三沙供电局永兴岛营业厅。林丹丹 摄
李文海2014从文昌供电局正式调入三沙供电局,当年6月6日第一次上岛。这位已有7年党龄的党员,每天除了正常的营销工作以外,他还会兼顾发电机巡视、切换、加油、养护等日常工作。据李文海透露,除了现场抄表以外,永兴岛上还实现了网上远程抄表。他在岛上没感受过台风天气,但曾经历过“低压气流”的雷雨天,“锣鼓喧天的感觉,打一个雷都会感到整个岛都在震。”
南方电网三沙供电局工作人员在永兴岛走访客户,了解用电需求。林丹丹 摄
李文海的微信昵称是“胖大海”,高高壮壮的他看起来似乎比较粗线条的大块头,作为处女座的他其实有着一颗细腻的心。当被问到在岛上如何排解对家人的想念的时候,看似硬朗的他突然哽咽了,扭过头去抹眼泪。虽然在孩子身边的时间比较少,“但他们是先学会喊爸爸,孩子妈气死了!”李文海笑着说。“放心,家里一切有我”,所幸妻子很理解自己的工作。“好好工作”,每次通电话父母都少不了这句话。
对话:“开心与自豪!”
在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海岛工作,他们的骨子里都融入了家国相连的使命感。林丹丹 摄
从事营销工作的李文海(80后)的工作和村民接触是最多的,如果有一天要离开这儿,他表示最留恋的是自己的工作岗位,“在这里工作过的每一个地方,每一块电表,每一户渔民家的开关,都是自己最熟悉的。”大家也都很喜欢这位大个子,“供电局胖胖的那个”是岛上村民对他的昵称。在他看来,在这里工作最开心的是身边的同事都很年轻,彼此之间没什么代沟,同事关系相当融洽。
陈运钦(80后):最大的满足感就是,别人想来都未必来得了这里,而我却可以在这里工作,为三沙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我已经来到了中国最南端,为中国最南端的电网贡献这一块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倍感自豪。
禹鹏(85后):作为永兴岛的第一批电力建设者,我已算是骨灰级的开荒牛了,看到这儿日新月异的发展,也有自己贡献的一份绵力,心里还是感到很自豪的。平常如果有人知道我们是在三沙永兴岛工作的,眼睛总会突然发亮,然后就很想过来和你聊些什么。
王绥余(90后):最自豪的就是自己经过努力之后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我们这个团队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样,彼此之间都是革命情谊,同事之间的关系非常好,相处得很开心。这里最让我珍惜的也是这种同事关系。
羊冠宝(90后):能在这里工作就是倍感自豪!工作的时候大家可以有说有笑,这里的工作氛围很好。在岛上已经没什么好玩的了,如果同事关系也不融洽的话那就要疯了!这里除了工作就是加班,也没有周末,能让自己放松就是大家一起聚餐。我们这里的科技项目会有一些师傅上岛,他们都是从各个地方过来的专家,和他们聊这聊那也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他们也会和你聊很多外面的情况,感觉这样至少是有机会和外面接触了!
他们来自南方电网平均年龄最低的三沙供电局。林丹丹 摄
据南方电网三沙供电局副局长刘岩透露,三沙供电局的员工多数都是从海南电网各个供电局招聘来的,招聘考试既有笔试也有实操,招聘比例是9:1,“无论政治素质还是业务素质都是过硬的”。
记者手记:最可贵的是什么?
三沙地处南海,远离污染。美轮美奂,让人如临仙境。林丹丹 摄
人人都说三沙好,碧海蓝天,风光绮丽。可很多人都不知道,在头几年,三沙供电局的员工是怎么“熬”过来的。你能想象他们在岛上没有自己的办公楼,而要“打游击”租房么?由于岛上的住宿非常紧张,驻岛人员的宿舍也是临时安排的,随时都有变化,有一种居无定所的感觉。就连大年三十也曾试过被“赶”走……遇上台风没有船,蔬菜运不上来,吃肉就更加成了奢望,就靠发豆芽解解馋。岛上的水曾经不能喝也不敢用,衣服洗几次一扯就破了。夜深人静的时候,伴着海浪声,他们翻看手机里亲人的照片,听着微信里的语音,久久难以入眠。
三沙夜景。林丹丹 摄
三沙夜景。林丹丹 摄
三沙夜景。林丹丹 摄
三沙永兴岛上的北京路夜景。林丹丹 摄
三沙元宵节晚的烟火与灯火。林丹丹 摄
有人说,在这里呆的第一个星期是天堂,第二个星期想骂娘,第三个星期要撞墙。对他们来说,“撞墙”是常常要经历的事。而且一旦上了岛,就意味着没有周六日,要连轴转啊转。笔者在永兴岛上呆了10天,也和他们一样陷入了没有周末的工作状态。你说不累吗不会疲倦吗?那是不可能的。而他们是要连续一个多月都在不停地除了工作还是工作。
这里美如天堂,他们忙如陀螺。林丹丹 摄
南方电网三沙供电局2015年驻岛累计时间最长的员工是符里潘,合计有225天。而三沙供电局迄今为止最长的驻岛记录是238天,这一记录的保持者是冯乃华,他至今仍单身。你能想象,那连轴转的238天是怎样度过的么?
南方电网三沙供电局工作人员向下一个工作地点走去。林丹丹 摄
在和三沙供电局副局长刘岩交谈时,笔者问:“在这岛上工作,最可贵的是什么?”
他立即不加思索地答道:“当然是奉献精神。没有奉献精神的人,都不会上这座岛。”
刘岩之前在三亚供电局工作,现在又到了三沙,用他的话说就是“南上加南”。刘岩说,岛上居民少,条件艰苦,赢利的空间十分有限,只有国有企业才会到岛上开发建设,也只有愿意奉献付出的人才会在岛上工作。
远离城市的喧嚣,你看不到他们愁眉苦脸的样子。工作的时候很专注,工作以外的时间有说有笑,还会一起去饭堂吃饭、饭后步行到海边散散步聊聊天、中午或是晚上又来场乒乓球比拼。恍惚间,感觉像是又回到学生时代。这种革命情谊,难能可贵。那种苦中作乐的精神,那种锲而不舍的坚持,在无形中化成一种感动的力量,让南海的灯火更加明亮,也推动着你我阔步前行。
这群坚守海岛的员工的可爱在于,岛上的生活很艰难,但是他们说起这种生活来都带着自得其乐的心态,那么轻松自在,充满阳光而并不悲情。“奉献”这样的字眼,从他们的言行之间得到了饱满的诠释。
撰文:本网特派永兴岛记者 | 林丹丹 唐继宜
通讯员 | 伍昭静 麦娟娟 代进 盛蔚峰 周观铭 符丽娟
更多精彩信息请关注中国农村电气化网!
标签:南方电网,三沙供电局,周年回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