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站所之窗

站所之窗

旱作农业孕育希望 农网完善促进泾川农业发展

作者:康云焘  2010-04-28

近期,干旱影响仍在持续,甘肃泾川供电分公司积极实施农网完善工程,保障排灌电力供应,为泾川县农村经济注入了活力。在一座座果园里,树枝吐绿,无尽春色闯入我们的视野。

水到田间花满枝

背景:泾川县把发展果品产业作为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主要工作来抓,不断扩大果品产业规模。目前,全县果园面积达35万亩,形成了南北二塬果品产业带。2010年,该县计划建设果品基地5.32万亩。

今年以来,陇东地区旱情严重,高粱,豆类等作物无法种植,小麦、油菜发黄枯死,部分山区人畜饮水困难。城关镇延风村党支部书记完祥林说:“今年大旱,农业生产遇到了很大困难,供电员工向我们伸出了援助之手。他们接电,检修电力设施,送服务上门,全力帮助我们抗旱。真是太感谢了!”

对于不断加剧的旱情,泾川供电分公司开辟抗旱用电绿色通道,及时为客户办理业扩报装手续。该公司所属15个供电所均成立了抗旱服务队,约160名员工放弃休息,携带材料和工器具,奔赴田间地头,维修水利工程26处,预试安全工器具418件,更换绝缘子、避雷器等电力设施,满足了农业灌溉用电需要。

如今,在河边,机器隆隆作响,河渠里流水潺潺,田间禾苗碧绿,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在丰台乡,成片的果树下覆盖了地膜。远远望去,就像银白色的地毯。据丰台乡产业办负责人介绍,果园水、电设施齐全,浇水灌溉不靠天。泾川县县长李全忠说,农网完善工程让农民吃了一颗“定心丸”。农民干劲十足,今年又是个丰收年。

电通大棚菜苗肥

背景:2010年,泾川县大力建设大棚温室,发挥河谷地区水、电便利的优势,建设机井,在8个乡(镇)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10个、温室4000多座、无公害蔬菜基地5000亩,全年,泾川县将实现蔬菜收入1.5亿元。

四月的洪河两岸,桃红柳绿,鸟语花香。在红河乡朱段村河滩边,2台电泵将河水源源不断地抽到岸边的菜地。在泾川县的现代农业产业园里,一座座高标准日光温室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大棚内绿意盎然,辣椒、黄瓜等蔬菜长势喜人。

为保障泾河、芮河农业科技园区蔬菜生长,泾川供电分公司抗旱服务队全面维护泾河、芮河等流域的电灌设施,使“沉睡”多年的水利设施重新发挥作用;派专人维护重点提灌站,保障农业科技园用电。在农业科技示范园区,黄瓜、番茄等蔬菜种植量已达320万株,农民收入大大增加。

从罗汉洞乡到荔堡镇的一路上,农民们正在田间灌溉。目前,罗汉洞乡王家沟村正组织村民维修水渠,力争使所有农田都能得到灌溉。村党支部书记樊虎明说:“这里改造了农网,去年又实施了农网完善工程。现在,每个合作社均有一台变压器,所有机井都配备了专变,灌溉非常方便。天旱了,我们也照样种菜。”

饲料充足牛儿壮

背景:在口家村、坷老村等地,泾川县正建设5座百头规模养牛场(小区),发展了一批养殖专业村。2009年,该县养殖总收入达6.51亿元。

阳春三月,乍暖还寒。我们来到泾川县小有名气的养牛村——唐家村。由于干旱,青草生长缓慢,饲料供应困难,全靠加工农作物秸秆充当饲料。可人工铡草费时费力,于是大家纷纷购买了电动铡草机。在一些偏远山区,末端电压低,铡草机无法启动。

2009年,泾川供电分公司在唐家村实施农网完善工程,为大庄合作社安装了1台变压器,改造了线路,并为32户养牛户架设了专线,安装了漏电保护器。供电稳定,村里用上了自来水,修建了柏油路,养殖业迅猛发展。

在大庄合作社,一片塑料大棚在阳光照射下晃人眼。我们走进一座塑料大棚,12头膘肥体壮的西门塔尔牛正悠闲地吃草,棚顶天花板装有4盏照明灯,饲料槽一侧均装有水龙头。在离牛棚不远的一块空地上,村民唐乃发正在用电动铡草机加工饲料。唐乃发说:“电动铡草机使用方便,省了不少力气。”

来源:国家电网报

标签:农网完善,泾川农业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4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