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站所之窗

站所之窗

电网支撑转型灵宝实现可持续发展

作者:刘金星 凌玮 亢鸿玄  2010-05-19

20世纪60年代初,河南省一支支勘探队陆续进驻灵宝市小秦岭地区,掀起大规模探矿高潮,相继建立秦岭、文峪两大中央直属金矿。40多年来,灵宝市累计向国家交售黄金230余吨。21世纪初,灵宝市黄金资源逐渐枯竭,当地积极谋求转型。灵宝市电业局合理规划、建设电网,促进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 


政府拓展转型空间

河南省灵宝市地处晋、陕、豫三省交界处,陇海线穿城而过,公路网密布。矿产资源多为伴生矿,农产品和旅游资源丰富。独特的区位和资源优势给处于发展“十字路口”的灵宝市以转型机遇。

综合利用资源

近年来,灵宝市大量黄金尾矿石成了“香饽饽”,灵宝人重新挖掘早已被填埋的黄金尾矿石,按照循环经济模式,不断扩大有色金属利用规模。灵宝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翟战军说:“我们大力开展多种金属综合回收利用,不断拉长产业链条,积极实施科技兴金战略,在巩固黄金采选业的同时,加速建设新型有色金属冶炼加工基地。”

目前,全市年精炼黄金50吨,年生产电解铜3.4万吨、高档铜箔3000余吨,年铅锌生产能力达40万吨。有色金属冶炼加工企业达40家,桐辉金银精冶等深加工企业纷纷建立。

建立多个支点

与黄金一起并列为灵宝“三宝”的还有苹果和大枣,得天独厚的农业优势为灵宝市转型提供了重要支撑。统计显示,灵宝市有水果种植面积1000万亩,水果年产量达100多万吨。在灵宝市政府的大力扶持下,鑫源果业有限责任公司(简称鑫源)等8家果品加工企业迅速壮大。

同时,灵宝市着力打造历史文化旅游、黄金文化旅游等精品旅游线路,将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目前,全市有A级旅游景区3处,2009年接待游客16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2.3亿元。另外,现代服务业正成为灵宝市转型的一颗“新星”。


供电企业完善电网

在灵宝市,±330千伏直流、220千伏和110千伏交流输电线路跨越山川、公路,犹如一条条血管,为当地发展转型输送“营养”。

增加电源点

低碳企业大多位于北部、道南、城东三个工业园区,但过去上述地区电源点少,供电能力差。2007年~2009年,灵宝市先后新建投运弘农、桃林、河东三座110千伏变电站和220千伏函谷变电站。如此一来,灵宝电网的供电能力显著增强,企业客户发展获得优质可靠的电力。

升级配电网

过去,工业园区经济落后,土地荒芜,配网薄弱。灵宝市电业局于2008年和2009年投资3000多万元,先后建立两个供电服务中心,大力开展配网自动化建设。今年,该局计划投资581万元,进一步实施配网自动化改造,提高工业园区的供电可靠性。

接续产业朝气蓬勃

随着调查的深入,记者越发感受到转型带给灵宝人的自豪感和实惠。“工业强市,农业富民,文化旅游名城”发展战略正让灵宝名躁河南,“河南西大门”呈现更加自信的姿态。

有色金属业奋起突围

目前,我国对铜箔的年需求量约为10万吨,但国内铜箔生产厂商少,铜箔大量依靠进口。

位于北部工业园区的灵宝华鑫铜箔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华鑫)于2002年投产,目前主要生产12微米、18微米等规格的铜箔。为迅速抢占新能源行业高地,生产电动汽车锂电池铜箔原料,华鑫正加紧建设二期工程,尽快投产8微米铜箔生产线。

华鑫常务副总经理薛宏伟说:“在铜箔生产成本中,电力占80%~85%,我们对电能质量要求非常高。在三门峡市电业局的鼎力支持下,110千伏华鑫专变如期投运,保障了我们二期工程建设用电。”

华鑫三面紧邻陇海铁路,为华鑫专变供电的110千伏紫华线有两处跨越铁路。供电员工架设紫华线时,恰巧是春运高峰,他们必须在春运前完成厂区旁边540米跨越线路的架设任务。由于陇海铁路繁忙,一次施工最长只能占用15分钟,最短仅为5分钟。供电员工只好蚂蚁搬家似的搭建防护棚,保护铁路设施,随后拉起防护网,架设牵引线,展放导线。春运后,施工人员再架设第二处跨越线路。100多名供电员工前后花了一个半月的时间,才完成全部施工任务。薛宏伟说:“华鑫投运后,我们公司拥有了4个电源点,其中2个是10千伏备用电源。”

果品加工步入佳境

道路两旁,苹果林和枣树林连接成片、长势喜人。灵宝有很长的果品生产历史,20世纪70年代被确定为全国苹果外销生产基地。灵宝果品,特别是苹果种植带动了贮藏、加工、包装、储运、销售等相关产业,全市先后建立了鑫源等果品企业。

2007年3月,鑫源建设新厂房,并计划于9月投产。7月中旬,鑫源向灵宝市电业局提出用电申请。鑫源副总经理秦来超说:“我们必须按时投产,否则就会错过苹果收获期,不能尽快获得效益。”

由于线路通道位于苹果林,树木已经结果,大型机械无法进入施工现场。供电员工只能借助滚木,半蹲着用绳子拖拽电杆。灵宝市电业局城郊供电分局施工队队长焦保江说:“当时,气温高达36摄氏度。很快,我们的工作服湿透了,脖子被晒得脱皮。说实话,施工条件太艰苦了。”

导线被运抵现场,施工人员必须完成架设任务才能收工。为赶进度,作业人员在杆上吃完午饭,顶着烈日,继续施工。经过20天施工,供电员工架设线路2千米,组立电杆50基。秦来超说:“我们驶入发展‘快车道’,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供电企业的大力支持。”

旅游产业独具特色

函谷关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是我国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同时,围绕这座重关名城,流传着“紫气东来”“老子过关”“鸡鸣狗盗”“公孙白马”等典故。

如今,这座关在谷中、深险如函的要塞已成为国家4A级景区。灵宝市城投公司函谷关古文化旅游区扩建工程项目部副总经理张栓说:“2009年,我们投资2.3亿元,实施河道治理工程和景观工程,加速开发函谷关景区。供电企业给予了我们很大帮助,我们有一肚子感谢的话。”

10千伏坡孟线沿景观路架设。2009年4月,张栓向灵宝市电业局提出用电申请,扩建函谷关景区。施工现场大型机械较多,为保障施工安全和景区美观,灵宝市电业局提前迁移坡孟线。灵宝市电业局副局长程相林说:“施工难度最大的是景区附近两座山之间长达800米的跨越。”

山顶的施工点人迹罕至,运送电杆的道路是羊肠小道,三轮车派不上用场,在山脚下一眼望不到山顶。程相林说:“大家在山沟里用绳子拖拽电杆,将电杆运到山下。在山脚和地势较高处各搭建一个支撑点,架设索道,将电杆拖拽到高处。然后再选择一个高点,用同样的方法运送电杆。20多名员工花几天时间才能运送一基电杆,他们最后用了20多天,才在山顶搭建了门形构架。”

据统计,2009年,函谷关景区门票收入达300万元。今年,函谷关景区将加快建设,力争吸引更多的游客。张栓说:“函谷关景区扩建工程是灵宝市的重点转型工程,灵宝市电业局无偿给予我们帮助。我们有什么用电问题,他们随叫随到。”

来源:国家电网报

标签:电网支撑,可持续发展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4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