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笔者一行来到河南省灵宝市尹庄镇寺洼移民新村,只见宽阔的街道两旁,绿树成行。一根根笔直的电杆,一盏盏漂亮的路灯,一排排白色小楼交相成辉。村党支部书记陈增力高兴地对我们说:“俺村过去在山上时,只有一条照明线,电压低还经常停电,村民们磨面用石磨,做饭靠柴火,吃水要到沟底挑,一个来回十几里陡坡,生活真是太艰难了。现在移民新村实现了电气化,村里有了电磨,打了机井,家家用上了自来水,多亏了党和政府和电力部门的关怀和帮助。”
寺洼村原位于灵宝市尹庄镇东南偏远山区,全村150户村民,900余人,分布在海拔1500米的三道山梁上,沟深坡陡,水源奇缺,靠天吃饭。当地有民谣说:“寺洼村,穷地方,坡地无水不打粮,有女不嫁寺洼郎。”村里很多年轻人由于找不到对象,无奈只好招亲到外村当上门女婿。
为了彻底改变寺洼村民的生存环境,让村民尽快脱贫致富,2008年初,当地政府对该村实施整村搬迁,在山下平地建移民新村。3月初,新村地址刚确定,该市电业局就组织技术人员多次深入新村现场勘察论证,按照新农村电气化的标准,对该村的电力配套建设进行了科学地规划设计。在资金紧缺的情况下,投资9万余元,为该村新安装200KVA变压器1台,架设10KV线路3.5千米,400V线路800米,架设电杆19根,安装电表箱150个,为移民新村提供了坚强的电力保障。
村民王有明2009年办了个养殖场,年收入6万余元。宽敞整洁的房间里,电冰箱、液晶电视、洗衣机、空调等家用电器一应俱全。老王说:“俺家过去住的是土窑洞,一到雨天提心吊胆,现在住上了两层小楼房,冬夏有空调,做饭用电饭煲,今年小儿子还娶了新娘子,这日子真是越过越红火。”
标签:灵宝市电业局,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