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笔者走进河南省郏县冢头镇柏坟周村,听见此起彼伏的电锯声,只见村前村后空地上,一堆堆废木料堆得像小山。
在郏县冢头镇柏坟周村67岁的村民秦焕志家不大的旧木料加工厂里,5个和老秦年纪差不多的老人把待加工木料上的铁钉一个一个往外拔。“想不到俺种了一辈子地的老太婆也上班了,每月能挣600块钱的工资呢,这都托了你们供电公司的光了,现在真是离了电啥事干不成!”言语间,正在干活的李月仙老人的“幸福感”在脸上荡漾开来。
近年来,随着劳务经济的兴起,柏坟周村里只剩下了老人和妇女。为‘留守人员’找活干,成了村党支部书记周学习的一块心病,2008年,周学习外出发现只能当柴烧的废木料制成木条卖给制板厂一吨能净赚300多元,且这种活儿本小技术含量也不高,很适合村里的“留守群体”干,就有了发展废木料加工业的念头,可村里的电力供应成为了“难题”。周学习向郏县供电公司提交用电申请后,马上得到了供电公司的大力支持,对该村的用电负荷进行预测,列入电气化村改造规划,仅用一个月时间,就完成了新增100千伏安变压器2台,架设线路2000米,立杆12基的改造任务。电力充足,该村的废木料加工业迅速发展,为支持该废木料加工业的发展,郏县供电公司专门为该村加工户开通动力户报装“绿色通道”,实行申请、报户、安装、通电一人负责制,很快,有75名打工者也相继回村办起了75家加工厂,村里的276个“闲人”都进厂当了工人。
该村党支部书记周学习高兴的告诉笔者:“以前吃了饭,很多村民闲着没事,现在,大伙白天务工,晚上不是跳舞就是看跳舞。去年全村人均收入突破了4000元。村里修了水泥路,建了报刊阅读室、便民超市和村卫生室,由过去的乱村变成了先进村!”
标签:郏县,柏坟周村,电力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