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峡美,惹人醉,不思归。这是远方客人游览西峡的真实感受。
西峡,这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深山县,因发现大量的恐龙蛋化石而被誉为“恐龙之乡”,社会经济发展正发生着历史性的变迁。短短几年间,多项经济指标以几何级速度跃升,县域综合经济实力在河南省109个县市排序中由原来的70多名跃入28名,直逼全省20强。“西峡现象”已越来越受到各级党政领导和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探寻“西峡现象”背后的奥秘,除了科学发展的理念引领,敢闯敢干的精神激励以及独特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比较优势外,一个举足轻重的关键因素,就是支撑起西峡经济奔腾不息大动脉的西峡电力。
西峡境内现有220KV变电站1座,110 kV变电站5座,35 kV变电站10座,10 kV开关站1座。主变总容量956.8MVA。220KV输电线路2条62千米,110 kV输电线路14条256.613km,35 kV输电线路13条184.742km。形成了以220KV为中心、 110KV为骨干网,通过 35kV电力网络向周边辐射供电的坚强电网新格局。
西峡电力,以其雄厚的实力、精湛的技术、一流的服务和强烈的奉献意识,正推动西峡县经济实现新的跨越。
构筑主网架——撑起民营工业的脊梁
西峡县民营企业是县域经济的支柱。以炼钢和冶金保护材料、汽车配件、中药制药和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四大民营工业群体,年产值占据县域经济的半壁河山。其中8家企业年产值超亿元,15家企业年产值超千万元,它们无疑是一条条依靠电力驱动的钢铁巨龙。
统计显示,西峡民营企业年用电量占全社会的85%以上。随着西峡民营企业的发展,企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工业园区框架不断拉大,为适应这一变化,西峡县电业局加大电力基础设施资金投入,强化电网主网架建设,投资近3.6亿元,建成了南阳市首家县级集控中心,新建220KV变电站1座及5条110KV配出线路。在县城工业园区和回车镇新建了2座110KV变电站、2座35KV变电站,专供炼钢、冶金保护渣、铸造业生产用电。西峡县城西部、北部山区多为金矿开采、滑石粉提炼、香菇加工用电,对用电需求逐年增大。但西部和北部山区没有110KV变电站,而且35KV变电站布点少,网架比较薄弱,西峡县电业局针对这一现象,提前规划,合理布局,新建了110KV变电站2座、35KV变电站2座 。两年来,西峡县电业局为民营企业的电力建设投资已超过8000万元。
农网改造——催生大山深处的现代农业
农村电网是农村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还是促进农村社会发展、实施城镇化战略,安全、可靠、充足、经济的电力供应都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西峡县是全国最大的香菇产销大县,有一半以上的农民种植香菇,如今,以香菇为主的食用菌产业和以山茱萸为主的中药材加工成为西峡农业的两个支柱产业,食用菌和中药材都需要加工,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化要求,使特色农业对电力的依附性更加突出。
西峡电网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因受当时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线径细、供电半径大,导致供电质量差,不能很好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西峡县电业局紧紧抓住农网改造的历史机遇,先后争取资金1.3亿元用于农村电网改造(新建),实现了297个行政村村村通电。一、二、三期农改工程新建35KV变电站2座、10千伏开关站1座、改造35KV变电站3座;新建(改造)35KV输电线路16.63千米、10KV线路709.43千米、400V线路2453.738千米;更新高耗能主变3台容量9500KVA;新建(改造)配电台区804个,安装无功补偿装置10套。农网改造后,综合电压合格率由90.11%提高到98.83%,供电可靠率由91.32%提高到99.97%,有力地支持了特色农业发展。
电力“绿色通道”——演绎旅游开发“西峡速度”
西峡旅游业从起步到今天享誉中原大地,只用了不到十年的时间,发展之快,起点之高,前所未有。
西峡县虽然旅游资源非常丰富, 但大多景区在深山,景区山高路远,电力建设施工困难,资金投入多,产出少。为推动“经济强县、生态大县、旅游名县”的发展战略,西峡县电业局功不可没。
在电价赢利空间越来越少、资金非常紧张的情况下,不提条件,不讲困难,对旅游及其辅助行业用电客户开辟“绿色通道”,提出“旅游景点开到哪里,电力供应送到哪里”的优质服务,相继完成了伏牛山地质公园、龙潭沟景区、恐龙遗迹园、老界岭避暑山庄、灌河漂流等景区景点供电设施建设及配变增容,为旅游业快速发展提供了优质的电力保障。双龙镇化山村是河南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4A级景区龙潭沟在化山村,两年来,该村依托景区建起了家庭宾馆65座,在旅游旺季,农家宾馆爆满,空调、冰箱家用电器全派上用场了,该村变压器容量不能满足用电需求,线路经常跳闸,针对这一情况,西峡县电业局主动将原100千伏安的配变更换为200千伏安,解决了该村用电难的状况。据统计,近十年来,西峡县电业局为旅游业投入的电力建设资金高达2000余万元。
电用上了,但每个月几度电的电费问题却成了这些深山贫困户、老弱病残、孤寡老人、烈军属等的又一心病。为了让这些特困户不但能用上电,而且能放心地用好电,西峡县电业局广大员工纷纷捐款奉献爱心,设立了“南电西峡局光明爱心基金”,帮助解决了特困户的电费问题。这一特色服务,赢得了客户的广泛赞誉。
电气化 ——山乡新农村的一道亮丽风景
入夜,一盏盏造型别致的景观路灯将山乡新村装点得如梦如幻,清凉的晚风中,一幢幢灯火辉煌欧式别墅群流泻着舒缓的轻音乐……这是电气化新村——双龙镇化山村的迷人夜色。
围绕以“三新”服务“三农”的农电发展战略,以努力建设结构合理、设备先进、电网坚强、电能优质、供电可靠的农村电网,西峡启动了大规模的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户户通电工程、农网完善工程、扩大内需工程、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工程,建成了南阳市唯一一个新农村电气化县。
在农网改造、“户户通电”的基础上,西峡县电业局投资2000万元圆满完成了扩大内需项目,其中“农田机井通电”工程新建10千伏线路35.08千米,400伏线路43.35千米,配电台区38个;农网完善工程新建10千伏线路47.52千米,400伏线路43.51千米,配电台区111个。并于2007年开始启动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工程,投资540余万元按规划完成了9个新农村电气化乡(镇)、106个新农村电气化行政村的建设工作,分别占全县乡(镇)总数的53%和行政村总数的34.3% 。2008年通过“新农村电气化县”验收,建成了南阳市唯一一个新农村电气化县。2009年又投入资金100余万元,完成了3个新农村电气化乡镇建设任务。累计建成电气化乡镇12个,占全县乡镇总数的63.2%。累计建成新农村电气化行政村135个,占行政村总数的45.5%,于2009年11月底通过了市发改委和南阳供电公司验收。西峡县电业局被国家电网公司命名为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先进单位,被河南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户户通电”先进集体。
品牌服务——西峡电业永不褪色的一张名片
“服务理念追求真诚、服务内容追求规范、服务形象追求品牌、服务品质追求一流”这是西峡县电业局推出的新型服务准则,在此基础上,该县推出了优质服务品牌工程。
为使广大客户用上“放心电、满意电和安全电”,要求员工主动了解客户需求,不断加大走访客户力度,解决客户难题,制定便民服务制度,成立供电所“心连心服务队”、“黄马甲抢修队”,实施24小时值班制,不论昼夜,抢修队都能及时排除故障,为农民提供用电优质服务。对大客户服务采用领导包片、定期走访客户制;对普通用户,成立客户关系委员会,半年召开一次客户关系委员会议,倾听客户在用电方面的心声,让他们挑刺、揭短,找出工作的薄弱点,对客户反映的问题,做到重心下移、关口前移。还推出“星级服务工程”、“黎明工程”、“黄昏工程”“一站式服务工程”、“95598连心桥工程”等一系列优质服务品牌工程,推动服务理念的进一步升华。
爱心供电,扶助弱势群体,是西峡电业局品牌服务的又一特色。
西峡县的“无电户”多为偏远深山区住户及老弱病残、孤寡老人、烈军属等特困群体。在山外,通电亮灯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而对于深山区的群众,长期以来受地理及交通条件限制,居住高度分散,交通不便,经济发展缓慢,农民生活贫困,仍过着“木头烤火、煤油点灯”的日子。西峡县电业局在实施“户户通电”工程中,克服地形复杂险要,施工难度大,在山区架设几十里电力线路却只带几户照明负荷,线路损耗大等实际问题,迎难而上,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大山深处一步一艰地人抗肩抬电力器材,齐心协力奋战在工程施工中,圆满完成了“户户通电”这项利民且艰巨的任务,向深山区的“无电户”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标签:龙乡腾飞,活力引擎,西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