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丁月景,今年20岁,家住古城镇红庙村。5岁那年,妈妈患先天性心脏病去世,我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为了供我上学,爸爸不得不长年在外打工,身体渐渐累垮了,落了一身病。爷爷奶奶去世后,现在,家中唯一挂念的人只有年老体弱的爸爸了。”顿了一下,丁月景接着说:“偶家有三亩地,每年都是种麦子和玉米,因为没钱买化肥,庄稼长得不好,收得粮食刚够吃的。现在,偶家主要是靠一头老黄牛产小牛卖来的钱供我上学。”
8月18日上午,在莘县供电公司召开的“金秋助学”见面会上,该公司今年资助的对象——贫困学生丁月景自我介绍时说。
丁月景今年以理科610分的好成绩被山东师范大学录取,在高兴的同时,高额的学费成了她迈入大学门槛儿的最大障碍。为了能凑齐学费,高考一结束,她就经人介绍到本镇西曹营村的一家电子厂当了小工。由于她心灵手巧,两个月下来挣了1000元,再加上原来家里省吃俭用攒下的2000多元,现在已经凑了3000多元。可与第一学年要缴纳的6000多元学费和住宿费相比,还差不少。眼开新生入学报道的日子越来越近,可愁坏了丁月景。
此时,丁月景的不幸遭遇也引起了媒体的关注。7月17日,聊城晚报记者霍红来到丁月景的家里,对她进行了深入采访,并以“好好上学,就是为了让爸爸幸福地生活”为题发表在7月22日的《聊城晚报》上。平时喜欢读书看报的莘县供电公司党委书记王子朝同志看到这篇报道后,对丁月景不幸的家庭和她不屈的性格所感动,立即安排公司女工委主任种慧、团委书记周晓燕到她家里进行探望。
8月5日下午,种慧和周晓燕两人经过古城供电所吕本现联系后,带着礼品来到红庙村。由于事先得知有人看望自己,丁月景和她的父亲便早早地大门口等候。看到种慧一行人,丁月景远远跑去迎接。一进家门,首先看到的是院子里那头老黄牛,和因漏雨历害在房顶上盖着塑料布的破旧房子。走进屋里,只有破得不能再破的几件家具,种慧和周晓燕她们鼻子不禁一阵发酸。随后,在与丁月景亲切的交谈中,种慧和周晓燕对她勤奋好学、不甘落后的性格留下了深刻印象,心底里产生了资助小月景上大学的强烈愿望。
回到公司后,周晓燕立即在全公司范围内发放了“金秋助学”活动倡议书,号召全体干部职工奉献爱心,以圆贫困学生丁月景的大学梦。看到倡议书后,莘县供电公司干部职工积极行动起来,纷纷慷慨解囊。国家级青年文明号集体——调度所调度班捐出1500元,全国义务献血金质奖获得者——电能计量中心主任郭宏伟拿出500元,该公司领导王子朝、白维宁以及各部室、各基层供电所的干部职工也都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截至8月18日上午,共募集到爱心款5000元。
见面会上,周晓燕说,这是莘县供电公司连续第三年召开“金秋助学”活动见面会,今后,公司将继续开展此项活动。资助代表郭宏伟、李庆勋、张晓义等人鼓励丁月景不要有思想负担,到学校后要好好学习,争取学有所成。工会副主席李秀云代表莘县供电公司党委对大家争献爱心表示了感谢,并希望将这种爱心一直传递下去。
当丁月景从李秀云手里接过爱心款的那一刻,一股暖流瞬间涌上了她的心头。丁月景哽咽着一个劲地感激的说:“谢谢!谢谢各位好心的叔叔阿姨!我一定不会辜负大家对我的期望,到学校后好好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向大家报喜。”
小月景流下了泪,这是高兴的泪,幸福的泪。
丁月景在莘县供电公司33位爱心志原者的帮助下,终于凑齐了第一学年的学费和第一学期的生活费,这个生活在不幸家庭里的女孩,幸运地和其他孩子一样,到大学里去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丁月景还有一个自己的愿望,那就是到大校里参加勤工俭学活动,并争取通过刻苦学习拿到奖学金,为来年的继续学习做准备。
近年来,莘县供电公司一直致力于捐资助学活动,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好评。该公司共资助王秀娟、岳宗辉等20余名贫困学生,发放助学金10万余元,衣服、书包、背包及其它学习用品不计其数。
标签:莘县,金秋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