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站所之窗

站所之窗

24颗红心,1个承诺——淅川县老城镇供电所服务移民纪实

作者:贾刘英 刘彦红  2010-09-02

8月21日,在淅川县老城镇新建村,望着最后一辆移民车驶出村子,守候在移民指挥部电力服务站帐篷内的几名农电工们,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这不是一场简单的送别,这场送别同时标志着老城镇供电所在2010年服务移民迁安中取得了圆满胜利。

在这场长达1000多个小时的鏖战中,老城镇供电所的24名电力服务人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守护了一批又一批移民的梦想,也展现了一名电力工作者敢吃苦、能吃苦的精神……

在他们的蓝色工作服下,跳动的是一颗颗火热的心;在移民群众心里,他们是 “贴心人”;而在他们的心中,是一个谁也无法撼动的承诺:“用最优质的服务,不让移民留下遗憾!”

幕后英雄 阵前立下“军令状”

如今,在老城镇供电所会议室内的圆桌上,仍旧放着厚厚的一沓“军令状”。

老城镇移民工作时间长、任务重,是我县移民工作的重头戏。从今年7月份开始,共送走移民8个批次,总计6千余人。值7月7日老城镇移民大会战帷幕拉开之际,为了确保在各移民村安全供用电的同时,将最优质的服务献给即将远去的亲人,老城镇供电所的24名员工,在供电所党支部号召下同聚一堂,在一份份责任承诺书上庄重的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每一份承诺书上都做了明确的分工,目的在于让每一个‘参战人员’提高意识。”所长刘彦红如是说。

时至秋收季节,承诺书的签订意味着农电工们要一边忙着收庄稼,一边执行所里分配的任务,但他们丝毫没有怨言。

种子坪村村电工罗秀芳,家中缺少劳动力,自己的身体也一直不是很好,还有70多岁的老母亲需要照顾。所领导知道这一情况后,特许他可以休三天假,同事们也明确表示可以替他值班,但在签订责任书时,他却义无反顾的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他笑着对大家说:“经常在幕后为人民服务,如今这么好的机会,我也想去移民村里露露脸……”其实同事们都知道,他是不忍心一个人闲着。

热心所长 变身“安全宣传员”

提起镇里的供电所所长刘彦红,老城镇安洼村的移民们就赞不绝口,都说他是位地地道道的热心人。

7月30日凌晨3点多,刚巡查完线路,从移民指挥部驾车返回的刘所长,在路上遇到了背着大包小包、行色匆匆的安洼村移民连新房和他的同伴们。在得知他们刚从外地打工回来,急着赶回家帮忙装车时,刘所长二话不说,调转车头,分批把他们安全的送回了家,忙完这一切,天色已经微亮。一夜未眠的刘所长又一头扎进了移民指挥部,忙起了自己的分内事。

其实,在笔者眼里,刘所长的热心更多的时候是责任心的一种体现。虽然一开始就和移民们签订过安全用电责任书,但到了搬迁前几天,他还是忍不住开上了所里配的小皮卡,在移民村里宣传安全用电“四不准”。 车上装有小喇叭,每到一处,他都把音量开到最大,并挨家挨户发放宣传单,遇到问题,立即给予解答,常常一转就是一整天。

“移民的安全永远在第一位,我的饭可以不吃,但移民的安全工作必须做到家。”刘彦红笑着说。

光明卫士  服务移民苦也甜

“人瘦了可以再胖,脸晒黑了还能再变白,移民迁出去就不可能再住回来,为了不给移民留下遗憾,就算蜕层皮,也要顶住……”在服务移民搬迁期间,刘所长经常用这句话鼓励自己的员工。

事实证明,这种激励是有效的。

8月15日,岵山铺村搬迁,因为在头天晚上值夜班时不慎着凉,员工XXX患上了重感冒,用他自己的话说:头重、脚轻、浑身无力,但他轻伤不下火线,拖着病躯,把移民们的电表从电线杆上拆下来,并将一块块电表亲自送到移民手中……

也正是有了这种精神,在酷暑难耐的七八月间,从凌晨到深夜,有移民存在的地方,永远可以看到整装待发的农电工的身影。早晨,他们用手钳从夜幕中夹出太阳;中午,30多度高温,他们在高高的电线杆上扭动着身躯,任凭汗水肆意的流向滚烫的大地;深夜,他们守候在发电机旁,为移民送去宝贵的光明……一整天下来,衣服湿了干干了又湿,没有一个人抱怨。

用电工班班长安吉峰的话说:“和移民比起来,我们这点苦根本算不了什么,移民们安心了,再苦我们心里也是甜的……”

来源:中国农村电气化网

标签:淅川县,服务移民,纪实,老城镇供电所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4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