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山核桃收获季节里,安徽宁国市南极乡杨狮村小葛坑村民组金元洼山上,飘着山核桃果脯的阵阵清香。余传高老汉和老伴儿正忙着用脱壳机将山核桃去壳后,把净籽扛下山。而在往年,他们要将两千斤的带脯山核桃用肩头一袋袋从山头扛回家后再去壳。
宁国市南极乡位于安徽省南部,地处天目山北麓,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拥有山核桃林10万亩,年产量700万斤,被誉为“中国山核桃第一乡”,是“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山核桃)标准化示范基地”,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近万元。
随着山核桃产量的逐年增加,老百姓是喜在心头,却愁在肩头。因为全乡700万斤的带脯山核桃要么是老百姓用肩头一袋袋从山头扛回家,要么用柴油发电机在山上脱脯。人工扛回家脱脯,不仅劳力费时,而且脱下的壳无论是堆在路边还是倒在河里,腐烂发酵后都对环境都会造成严重污染,既破坏生态,又影响老百姓健康。柴油发电机在山上脱脯,柴油的烟气给山上果树造成一定的污染,柴油发电机的几百斤重量让很多年迈的老人望而兴叹。
余传高是小葛坑村民组里较早使用脱脯机的,他家有400多棵山核桃树,不均匀地分布在金元洼山上,年收入两三万元。由于家离金元洼山有三公里的路程,儿女在城里上班,往年,每逢山核桃盛产季节,余传高和老伴儿就每天挑个五、六趟,连续挑一个星期才能将所有果脯收回家。2007年,政府购机补贴政策实施后,他们购买山核桃脱脯机,准备在山上直接脱壳。可是,由于海拔500米的山上没有电力线路,他们只有使用柴油发电机发电,几百斤重的脱壳机和柴油发电机让余传高老汉和老伴儿感到体力不支。
2010年,宁国市被列为全国五家低电压整改试点县之一,该市供电部门抓住契机,大力开展供电需求侧管理工作。入夏以来,充分考虑到果农加工山核桃的地点分布广,大多分散在山上,果农在用电上存在诸多不便,该公司宁敦供电所组织施工队对46个台区进行增容,在山下安装电表8只,对线路进行了升级改造,向山上延伸架设线路20千米,通过施工改造有效缓解果农的用电需求,确保果农今年有个好收成。
得知余老汉的情况后,9月12日,宁敦供电所的电工们放弃周末休息时间,专门在金元洼山脚下安装一块计量电表,牵了一千米的电线到山腰,专门供余老汉的脱壳机用。
当问及变化时,余传高老人激动地说:“如今,电拉到了山上,真是省时省力。以前我们一天要挑六趟下山,现在只要挑两趟,脯壳弃撒在山上,腐烂成肥后,汁水还能杀虫子。以前我们抬个柴油机上上下下,一点不方便,现在插头只要一插脱脯机就能转了,供电所的电工还经常都这儿来看看。有了供电部门的帮忙,今年又是个丰收年啰。”
标签:宁国供电,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