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通许县城乡,大街小巷里,电动自行车往来穿梭;田间地头,整齐划一的电灌机井房鳞次栉比;农民家中,冰箱、空调、电脑、电磁炉等时尚家电充盈房间……电力正日益改变群众的生活,低碳的生活方式已成为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新潮流。
电动车成为代步新宠
以前,城乡满大街跑的都是自行车和脚踏三轮车,人力自行车是人们最重要的交通工具。现在,这种状况已经被各式各样的电动自行车和电动三轮车代替,甚至一家就有好几辆。特别是国家将电动车列入家电下乡产品之后,由于其速度快,价位低,省力节电,安全可靠,绿色环保,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五颜六色的电动自行车成为城乡街道上一道靓丽的风景。
城关镇邢岗村七组周启领家有三辆电动自行车,还有一辆电动三轮车。儿子、儿媳在位于本村的一家港资制衣厂工作,每人一辆车,他和老伴在家里侍弄几亩责任田。平日里,上街赶集、下地劳动都骑电动车,闲暇时他还开着电动三轮车载客挣钱,每个月少说也能挣个千儿八百的。谈到电动车的好处,他高兴地说:“以前,我家有一辆机动三轮车,天天烧油不但费钱,噪音还大。现在好了,电动三轮车不但没有噪音,还节省钱。我现在每天载客能挣30-40块钱,电费还不到5块钱。”
其实,对消费者来说,电动自行车之所以成为大众消费的新宠,其主要原因就是它速度较快,节能环保。据专家介绍,电动自行车价格低,百公里耗电仅1.2度,其自身价值和每天的消费值都远远低于摩托车。
新潮家电飞入寻常百姓家
近几年,通许县供电局加大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电气化村建设,供电设施加强了,电力线路规范了,供电质量提高了,老百姓真切体会到了电力给他们带来的美好生活,各类时尚家电相继飞入寻常百姓家。
家住长智镇六营村的于兆福对两年来的变化体会最深:“以前,电力设施薄弱,电压不稳,遇到刮风下雨天气经常停电。都说用电做饭省钱干净,我也买了一台电磁炉,可有时正做饭时突然停电了,一家人只能买饭吃。”自从六营村新农村电气化村建设工程结束后,供电正常了,电压也高了。“你看,我们家去年一年置买了多少家用电器,花了上万元呢。”于兆福指着家里的空调和冰箱等电器说。“实现电气化后,以前只有城里人享用的高档电器也进入普通百姓的家庭,让我们的生活越过越有滋味。这么多家电,一个月电费只有100来块钱。”据通许县供电局生产技术部主任耿彪介绍,该局10kV配网月平均供电时间29.4天。
永和电器是县城最大的家电商城,经理郭红彦告诉笔者:“我们永和电器是国家家电下乡指定销售点,每天仅洗衣机、电冰箱和微波炉等产品就销售30多台。特别是七、八月份,空调机几次出现断货情况,供不应求。”新农村电气化村建设不仅满足了老百姓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同时也带动了家电下乡产品畅销。今年前8个月,通许县供电局供电量同比增长35.57%。
一卡在手抗旱排涝自从容
笔者在通许县农村看到,田野里,一间间样式一致,标准新颖的配电机房星罗棋布,但你绝对看不到以前那样遍布田野、纵横交错的低压线。原来,从配电房出来到各个机井上的400V电线全埋在地下。说起它的好处,厉庄乡前柏岗村党支部书记秦英滔滔不绝:“以前我们村抗旱浇地时也用电,但为了防盗,用的时候找几个人临时架上,用过后再拆掉,很是麻烦。现在,电力线路埋在地下,一方面可以防盗,另一方面还免去了年年架线、拆线的麻烦,机井口留有接头,需要抗旱时,只要安上电表,用充值卡一晃,一个妇女就可以干了,省力得很。”说起电力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变化,村民梁玉凯接着说:“以前,俺们浇地用柴油机抽水,不但费时费力,而且油也贵,浇一次地,得花好几十块钱。‘机井通电’工程竣工后,供电局把电给俺架到地头,安装了预付费电能表,一刷电卡,抽水浇地非常方便,一年还能省300多块钱呢!”
笔者在广大农村看到:村子里除了老人、妇女和儿童,很少见到年轻人。原来,自从解决了灌溉问题,村里的青壮年外出打工挣钱的多了,妇女在家操持着土地。由于机械化程度的提高,一年中有大半年时间闲暇,于是,她们也到县内的工厂里打工挣钱。县城附近的村庄里的年轻媳妇,晚上吃过饭还要到县城的广场上学跳健身舞,活得很是惬意。是的,电力不但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正在悄悄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广大农民在物质生活得到了较大的满足的同时,也在品味精神生活这道丰盛的大餐。
通过社会主义新农村电气化村建设,通许县农村供电可靠率达到99.682%。广大农村已不再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景象,从土地上解脱出来的农民也正一步步迈向更高的新生活。
标签:电力,时尚新生活,通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