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站所之窗

站所之窗

电力增容催生华北最大扫帚加工集散地

作者:侯西果    2010-11-09

“我们村的扫帚加工业能够发展到今天,跟电力部门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

11月5日,笔者在河北省赵县南龙化村采访,一进村就能看到,村里大街小巷堆满了扫帚枝和新扎好的成品扫帚,大型运输车、三轮车、拖拉机川流不息,好一派热闹景象!村支部书记陈振江兴奋地介绍了该村扫帚加工生意的发展历程。

几年前,村民陈国军引进了扫帚加工生意,当初规模非常小,随着销路的不断扩大,今年初外地订单暴增,用电量急剧增加,致使配变容量严重不足,支、村两委向供电所提出了增容申请。赵县供电局积极为村民排忧解难,经过勘察、设计,制定供电方案,为该村实施了3台配变、510千伏安的增容工程,使全村配变容量由原来的230千伏安增加到740千伏安,充裕的电能促进了加工能力的强势增长,使该村的扫帚加工生意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目前,全村720户村民中,已有600多户村民加入到了代加工行列,每年要用掉扫帚枝200车、12万捆,扎扫帚240万把,已发展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扫帚加工集散地,其销售市场辐射周边400公里之内的所有地区,并远销东北黑龙江,每年可使村民增收720万元以上,真正使群众走上了致富路。

根据陈书记介绍,扫帚加工的刘晨比较简单,除了打扫帚枝需要用电外,其他环节都是通过手工完成的。一般地,上午需要晾晒扫帚枝,午后两点至六点是用电高峰,以前,村里配变容量小,村委会每天午饭后安排专人负责,实行分路送电,村民轮流用电。2010年4月份增容后,电力非常充足,全村600个加工户即使同时开机也能保证用电,为群众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村民樊金茂是从事扫帚加工最早的村民之一,正在用小电机打扫帚枝的他乐呵呵地说道:“俺们老两口常年扎扫帚,尤其是今年以来,的确感觉到用电方便了,以前轮流开机,现在随时开机,在不为用电发愁了,每天还可以多加工好几捆扫帚枝,今年我可以轻轻松松地挣上2万元呢!”

谈起下部打算,陈振江书记表示,他将跟随送货车到东北,顺便考察一下几个市场,选择几个订单扩大生产规模,力争2011年把其他一百户村民全部发展成为扫帚加工户,带领村民共同致富。到那时,村里的配变可能会再次出现容量不足的情况,但他满怀信心地说:“有供电部门做坚强后盾,我们的规模一定会越做越大,生意会越做越红火……”

标签:电力增容,农村供电,赵县供电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4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