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真好,把变压器都装到家门口了,现在用电很方便,屋里亮堂堂,心里也亮堂堂,真是太感谢你们了!”浙江省建德市莲花镇林茶村的村民王大爷拉着电力施工负责人的手高兴地说。
林茶村地处建德市北部深山,农户居住分散,300余户落户在9个自然村,茶叶种植加工和蛋鸡养殖为主要经济来源。该村低压配电网建于1973年,电气化改造前苦于变压器容量不够、电线太细,村民的制茶用电困难。2007年建德市全面开展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后,林茶村被列入第一批改造项目,年底就顺利完成了电气化改造。改造后的该村电网错落有致,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小洋房似的配电房,整齐的电杆、低压线路。可喜的是,电气化改造彻底消除了该村配电网的缺陷,提高了电能质量和供电能力,炒茶机隆隆响了,养鸡棚井然有序,家家户户用上冰箱、空调,电视机图像清晰,电灯更亮了,村民的生活更好了。2007年林茶村总用电量为14.55万千瓦时,2008年,改造后的林茶村全年用电量达到了21.97万千瓦时,增幅达51.03%。
三年来,建德市累计投入农村电网改造资金2.3亿元,建成了80多个象林茶村一样的电气化村,一大批新农村实现了“凤凰涅槃”,特色农业得到长足发展,使农民们“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的梦想变为现实。电气化建设在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也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了良好的用电环境,为农民、农村、农业提供了坚强的电力支撑。
在新农村电气化建设推进过程中,建德市政府始终坚持“把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工程打造成真正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的指导思想,统筹兼顾、科学规划;工程投资和实施主体单位建德市供电局,坚持“着眼未来、建必建好,户户受益、不留死角”的建设原则,把电网质量存在严重安全隐患、供电质量差、供用电矛盾突出的村均列为建设与改造的重点,促进电源合理布局、优化配置,力争建设效果最大化。
根据该市农村大部分地处山区、农户居住分散、低压线路长、通道紧缺等特点,作为建设单位的市供电局在建设过程中积极采用典型供电模式和典型设计,大面积应用集束导线和绝缘导线,着力解决电力线路通道困难,提高农村电力线路绝缘化水平。为使新农村电气化建设能够健康持续地向前发展,提高农网科技含量和装备水平,规范装置标准,合理控制造价,既做到建设水平达到标准,适度超前,又避免盲目追求高标准,大量应用节能环保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和新工艺。如采用非晶合金变压器、低压无功自动补偿装置,安装低压支线保安器和末端剩余电流保护装置(家保)等设备,并安装配变实时监测系统和电压合格率实时监测系统,对每个电气化村均安装了配变终端和电压合格率实时监测终端,实现了农村电网电能质量实时监测,大大提高了农村用电的安全性、经济性和可靠性。2010年上半年,建德农村电网供电可靠率99.692%,综合电压合格率99.85%。
为了确保安全和工程质量,市供电局承担了所有新农村电气化建设任务,放弃节假日,每天有近12支施工队150余人奋战在各施工现场,充分发挥了电力职工的不怕苦、不怕累,敢于打硬仗的工作作风,施工队伍纪律严明、作风过硬、文明施工,所到之处广受欢迎。2007年第一批电气化村验收,当验收组进入村子,村民自发地聚集在村口放起了震天响的鞭炮。2009年电气化乡镇验收时,杭州市经贸委、农办和浙江省电力公司的验收组专家们一致肯定:建德市供电部门投资力度大,注重节能减排和设计超前,技术创新,工作脚踏实地,成效显著。2010年8月经过预验收,已达到新农村电气化市验收条件。下一步将接受由浙江省经信委牵头组织联合组的正式考评验收。
标签:新农村电气化,建德,建德市供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