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刚过,喜庆祥和的新年气息还没有完全淡去,肆虐的旱魔却已紧紧攫住了农民对丰收的希望。在广袤农村,在田间地头,到处都是人们忙碌的身影,架管连线,引水入田,辛勤的劳作昭示着人们对丰收的渴盼。
郏县供电公司应时而动,心系三农,肩负责任,打响了一场“抗旱保电夺丰收”的攻坚战,在这次与旱魔的战斗中再次成为重要角色,该公司上百名电力职工奔波在抗旱一线,真诚服务,全力保电,重新托起了农民对丰收的希望。
旱情重:让领导连心,让重任在肩
2月8日,郏县供电公司召开新年第一次生产例会,持续蔓延的旱情使大家都感到了肩上的重任。会上,公司总经理董晓军听取了节前及春节期间的抗旱保电工作汇报,并通报了郏县所面临的旱灾情况,郏县是一个农业大县,44.5万亩小麦目前都以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旱情,其中中旱面积30多万亩,重旱面积10万多亩,山岗地区已有2万多亩小麦出现干枯现象,其中可电灌面积17.3万亩。随着旱情的进一步蔓延,这段时间将是抗旱浇麦的高潮时段,抗旱保电的任务将更加艰巨。公司总经理董晓军要求从上班第一天起,就要进入抗旱保电应急状态,全员发动,立即进入抗旱保供电、夺丰收的攻坚战中。会上对多项抗旱保供电措施进行补充和完善,要求加强电网科学调度和安全运行,切实保障抗旱浇麦负荷供应;强化“农田机井通电”示范工程排灌台区运行管理,确保在抗旱浇麦保丰收中发挥重要作用;加强优质服务和应急抢修。充分发挥95598服务中心、各供电所客户服务中心的作用,做到急事急办,特事特办;成立13支服务小分队深入到田间地头,井口渠边,主动帮助解决抗旱用电问题;加强供电设施安全管理,加强设备巡查,对抗旱供电的电力设施组织进行特巡,防范设施被盗,及时发现并消除故障隐患,保证电力供应;加强安全用电管理,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用电宣传,防止触电事件发生;加强临时用电设施维护,积极组织临时电源和接电装置,充分利用已有发电机组,最大限度地扩大电灌面积。要求除必需人员留守机关开展正常工作外,抽调精干力量深入田间地头,帮助解决农民灌溉中遇到的实题、难题。成立“党员突击服务小分队”、“团员突击服务小分队”、“安全用电服务小分队”,要求“抗旱供电服务队”要在全县各个乡镇巡回服务、流动服务、“一站式”服务,“党员突击服务小分队”、“团员突击服务小分队”要针对全县贫困家庭、孤寡老人、留守家庭实施重点服务、特色服务,不留可灌溉面积的“空白”“死角”,能浇一亩是一亩,能浇一分是一分。
保电忙:让农民舒心,让丰收有望
随着旱情的持续蔓延,郏县供电公司100余名干部职工日夜奋战在抗旱保电一线,田间地头、陇上阡间,处处都有电力职工忙碌的身影,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个责任企业心系三农的不懈情怀。
2月15日下午,在郏县广天乡白龙庙村村头,十几名电力职工正在紧张施工,起重机在轰鸣,一台崭新的100千伏安变压器正缓缓的往台架上移动。广天供电所所长张贯锋一直在施工现场,“2月14日下午,我们了解到白龙庙村由于变压器容量小,电力供应不足,5000亩麦田得不到有效灌溉时,立即向公司反映,公司立即启动紧急机制,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当天晚上就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制定完善施工方案,并备齐施工用料,今天计划用一天时间为这个村新安装变压器1台,确保该村5000亩麦田抗旱‘无忧’”
18时40分,变压器一次试装通电成功,村民们立即又忙碌起来。“今天晚上,我家的6亩地就能浇完,供电公司真是及时雨啊!今年丰收你们功劳最大!”村民王棉脸上终于露出了难得的笑容。据悉,截至目前,郏县供电公司已新增农灌专用变压器14台,新增10千伏农排线路2.6千米,新增10千伏电杆39基;新增400伏线路3.5千米,新增400伏电杆46基,为全县抗旱浇麦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电力保障。
2008年郏县供电公司开展的“农田机井通电”一期工程无疑在这次旱灾中凸显出巨大作用,而供电公司的配套管理及服务到位使这一“惠农工程”更加深入民心。在安良镇谢招村,标准规范的配电房成了村民的“香饽饽”,村民们手持磁卡,在配电房的电表前一晃,就可以推闸浇地了,农电工吃住都在配电房,手机号码就写在配电房的墙上,村民们随喊随到。目前该村的3000亩麦田已灌溉95%以上,年前灌溉过的麦苗已透出喜人的绿色。“如果不是‘农田机井通电’工程,我们村至少有一半的麦田浇不上水!当时,我们村投资7万多元实施该工程,有许多村民不理解,现在他们感谢还来不及呢!”该村支书李万松对该项工程给农民带来的益处感慨万千。“真是省钱,一亩地浇地用电不到10元钱,为村民可省了一笔不小的费用!”包片的镇政府工作人员刘国亮也对该工程赞不绝口。据悉,该项工程共涉及5个乡(镇),14个行政村,新建台区28个,容量2220千伏安,使534眼机井通电,增加有效灌溉面积17824亩。由于该工程真正实现了农田灌溉用电的方便、快捷、高效,再加上对该示范工程排灌台区运行管理的到位,目前,该工程覆盖麦田灌溉率达95%以上,使渴盼丰收的农民在大灾之年吃了一颗“定心丸”。
在薛店乡薛西村,孤寡老人王根娃笑得合不拢嘴,郏县供电公司的“团员突击服务小分队”不仅为他送来了发电机,还帮他浇完了眼看要绝收的3亩麦田,根本不让他插手。在冢头镇花刘村,“党员突击服务小分队”送来了免费的油料,并指导村民正确使用发电机。
他们在广袤的田间奔波,他们为干涸的麦苗引来甘霖,他们用实际行动表达着电力职工对群众的挚爱,用无声的语言让农民舒心,让丰收在望。
冷思考:让服务更细,让工作更好
严重肆虐的旱灾,在考验着人们对大自然抗争能力的同时,也对电力部门的电力供应、优质服务、“惠农工程”建设、电力设施保护等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我们在抗旱保电过程中对自身工作不断进行审视和思考,以便我们在下一步抗旱保电夺丰收的攻坚战中服务更细、工作更好。
思考一:应急机制的建立提高了应对突发性、阶段性事件的工作效率。郏县供电公司针对持续旱情,第一时间启动了抗旱保电应急机制,各个部门很快形成联动、党政工团凝聚合力,指挥中心上通下达,协调沟通,按照省市公司及县委、县政府统一安排部署,使抗旱保供电工作很快取得实效,得到当地政府部门和村民的好评,树立了企业良好的服务形象。
思考二:电力设施保护工作任重道远。在冢头镇小庙张村,村电工陈国顺提起年前的一幕仍心有余悸,“当天晚上12点多,我的手机报警装置突然响了一下,我急忙喊人到村头的变压器台架查看,几个小偷见有人就跑了,我们到跟前一看,变压器都已经快被卸下来了,要不是公司及时安装防盗装置,变压器早被偷走了,抗旱浇地就麻烦了!”其实正如陈国顺所言,近几年,电力部门虽然都加大了电力设施保护工作力度,但由于灌溉设备及线路均处于村外,平时又不经常使用,被盗率很高,这也为我们的电力设施保护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
思考三:“惠农工程”受欢迎。在这次抗旱保电工作中,提起“农田机井”工程,农民们无不拍手称快,既省钱,又方便,当初不赞成该项工程的村民都被称为“没眼光”、“没远见”,“虽然施工时村里要投资一部分,但一旦建成,终生受益,旱涝保丰收,真是一项‘惠农工程’,电力部门第二批开始,我们村第一个报名!”冢头镇柏坟周村村支书周学习的话代表了大部分村民的心声。
思考四:服务工作无止境。在涉及“三农”利益的这项抗旱保电工作中,由于我们电力部门严履责任,一心为农,倾心服务,使电力服务品牌在当地政府及农民心中得到了大的提升,同时也对我们的优质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基层农电工身处一线,个人素质的高低,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电力部门形象,如何加强农电工管理,不断提升农电工技能水平和服务意识也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
标签:大地的丰收,抗旱保电,郏县供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