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8月8日,内蒙古自治区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建设现场会在包头市达茂旗召开,与会人员沿途参观走访。一幅“水清电足农民富”的画卷慢慢展开:在乌克镇大汗海村,一片片马铃薯苗绽放新绿,生机盎然。
从2009年开始,由国家财政部、水利部共同实施,以县为单位整体推进的农田水利建设项目,也是内蒙古自治区“四个千万亩”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内容。达茂旗被列入国家首批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序列。
在地头上,笔者看到了正在忙碌的刘银柱老人一家。他说,今冬明春他准备将其余旱地全部改成水地。
当问及刘大爷,为什么以前不将旱田改为水田。达茂旗水利局工作人员接过了话茬:“达茂旗地表径流水量有限,农牧民过得是‘望天收’的日子,离水源近的田地抽地下水满足大面积水田灌溉需要,离水源远的田地就靠电力灌溉。”
过去七、八年,尽管电力线路“追着水田跑”,但是到最后,线路末端电压低了,水抽不上来了,水田又变成了旱田。如果采用柴油机灌溉,不但污染大,而且成本高,农民常常是丰产不丰收。近几年,随着农田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旱改水”已不再是农民“一厢情愿”的事了。今年开春后,达茂电力公司为该旗包括大汗海村在内的14个自然村和九华现代农业公司实施抗旱机井通电工程,新增变压器21台,容量共计1815千伏安,架设10千伏线路5.87公里。刘大爷算了一笔账,旱田改水田后,马铃薯亩产将由3200斤增至6500斤,而且每亩地将减少灌溉费用50元。保守估计,今年他家的纯收入将至少增加一万五到两万元。
“国家农业政策越来越好,没税没费还有补贴,最重要的是这地种得舒心呀!有水有电有农机,咱这农民当得俏呀!秋收丰收后,收入不比城里上班的少!”刘大爷说。
达茂旗乌克镇的农民,迎来了幸福的春天,他们将平凡的日子过得如此精彩……
标签:支持农田水利建设,达茂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