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站所之窗

站所之窗

金色的希望——河南郏县供电公司积极服务烟农增收侧记

作者:王旭恒    2011-09-27

【本网讯】9月26日,笔者在河南郏县长桥烟站门口见到了刚卖完烟的烟农马松召,掩饰不住丰收的喜悦:“今年心里最敞亮,烟叶长势好,炕的好,卖得好,明年还得扩大种植面积!”马松召是郏县种烟百亩以上的35户烟农之一。据了解,今年该县共种植烟叶12.6万亩,面积比去年增加1.3万亩,占全市种烟面积的60%以上。郏县县委书记郑理在近期的烟叶收购会议上称:“目前,烟叶已成为郏县农民发家致富希望,电力部门的‘农田机井通电’工程和优质服务工作功不可没!”

电力有保障 炕炕都是黄金叶

“掂着有身份,摸着有油份,揉后都是糁儿,吸着有香味,燃后是白灰。”具有独特品质风味的郏县烟叶,一直深受上海烟草集团、红塔山集团、中烟集团等国内知名烟草厂家青睐。近年来,郏县把发展现代烟草农业作为主攻方向,围绕茨芭、白庙、长桥、堂街、冢头等重点产区,建设了平原现代烟草示范园,建成密集式烤房2100多座,新打机井215多眼。

据郏县郏县烟办主任冯利月介绍,2005年以来,郏县烟草公司投入4000多万元共建成密集式小烤房2100余座。这种烤房实行电脑程序控制、机械热风循环,有省工、省煤、安全、高效、环保节能、科技含量高等优点。一个烤房一次能装填2400多公斤生烟,需要经过5到6天的烘烤。这期间最重要的就是用电保障,中间停电半个小时,烟农就要损失八九千元。为此,郏县供电公司主动与烟草部门沟通联系,提供“保姆”式服务,将电网改造规划勘测与烤房建设规划“齐步走”,先后为烟农新立电杆138基,改造、架设低压线路120.2公里,安装变压器48台,满足了烟叶加工生产的需要;成立烤烟生产供电服务队,及时掌握烟农用电信息,积极检修供电设备,13支供电服务队为全县烤烟户实施24小时用电监护,确保“烤烟房”的连续供电。

“与煤、柴火烤烟叶相比,用电方便多了!以前要24小时守着烤房,一会儿都不敢离开,现在看一下温度就行了,而且质量有保障,炕炕都是黄金叶啊!”对于用电烤烟,有着10多年烟叶种植经验的郏县现代烟草农业堂街示范园承包人孔德五深有感触。他说起初担心自已不会操作,心里没底,是供电公司的人教会了他操作电机设备和如何处理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灌溉不用愁 种植大户有劲头

“尽管烟叶移栽时遭遇了大旱天气,可我的6亩烟卖了24000元,比去年增收两成以上。如果不是供电公司今年实施的‘农田机井通电’工程解决了灌溉难题,今年的汗就又白流了。”郏县长桥镇坡马村村民马文亭感慨地说。

2008年,郏县供电公司先后投资705万元实施了“农田机井通电”一期工程,使28个台区534眼机井通电,增加有效灌溉面积17824亩,惠及农户1800余户。今年,郏县遭遇多年不遇的春旱,郏县供电公司大力实施的“农田机井通电”工程恰如“当春好雨”,“滋润”着万亩烟田,在干旱的天气下全县烟田依然长势喜人。位于郏县茨芭乡西部的庞庄村就是第一期“农田机井通电”工程的收益村,该村所属耕地都在丘陵地带上,有600多户人家,2600多口人,耕地面积5000多亩。这里的土壤和气候为种植烟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自80年代以来庞庄村人开始种植烟叶。近几年,虽然在烟草局、水利局等单位的帮助下打了70多眼井,购买了水泵,使大部分农田都能灌溉,但由于村子较大,耕地面积较广,而农田的灌溉用电设施却相对落后,守着宝贝却发不了“大财”,成为了村民们“发愁”的事。“听烟草专家们说,我们这里的烟叶本来能再扩大种植规模的,就是因为有些地不能浇,种上的烟叶往往在长势正好的时候因天气干旱而旱坏或生虫害,那几年村民们都失去种烟的信心了!”该村支书李巧兰对电力部门的“惠农”工程感触更深。“实施‘农田机井通电’工程后,村民们又有了种烟积极性,今年我们村烟叶种植面积有3000多亩,成为郏县第一烟叶种植大村,仅此一项就为村里增加收入900多万元,烟叶真正成为了村民发家致富的宝贝!”

返乡来种地 发家致富有奔头

“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年到头落个肚子圆”,这是几年前郏县一些农民的生活写照。昔日土里“刨食”的艰辛使当地农民纷纷外出打工,而如今满地“生金”的烟叶产业又激起了农民的种地热情。家住郏县冢头镇蓝育村的宋侠,常年在外务工,如今摇身一变成了当地烤烟种植大户。宋侠激动的告诉笔者:“今年我种植了50亩烤烟,一开始还担心自己不懂烤烟技术,参加了电力部门开办的烤烟用电技术培训后,咱也成了烤烟用电明白人!”据悉,郏县供电公司为更好的服务烟农,定期组织技术人员到烟乡、村举办电力技术培训,目前已培训186场,培训烟农2万余人,使家家户户都有烤烟用电明白人。他们还把种烟500亩以上的村列为基地村,依托13个供电所帮助烟农成立烤烟用电技术协会,由供电所所长担任会长,重点解决烟农的用电难题。长桥镇赵庄村村民赵战魁老板变“地主”的经历一时成为“美谈”,而他对烤烟用电技术协会对他的帮助更是赞赏有加。原来十几年前,由于在家种地不仅辛苦还挣不来钱,赵战魁选择了外出务工,分别在深圳、大连打工,并学得一手摄影录像的技术,手里有了一些积蓄后,开了一家影楼。去年回乡时,看到村民们靠种烟发了财,便又萌生了回来种地的念头。说干就干,他立即转让了影楼,找来了合伙人赵军朝,在“中华”牌卷烟原料基地承包了150多亩烟田。“从勘测制定烤房用电工程施工方案,到烤房三相电源安装施工、烤房电气设备的使用,烤烟用电技术协会都派人上门指导讲解,使我们及时掌握了烟叶烘烤过程的用电技术和节约用电常识,现在种烟是轻轻松松,收入是稳稳当当,比当老板都强!”谈到自己身份的转变,赵战魁颇有感触:“在家门口就能发家致富,谁也不愿出去,我现在感觉还是在家种地好啊!”据悉,目前在郏县像宋侠、赵战魁一样重新返乡种地的农户已达100余家,他们种植烟叶面积从10亩到100余亩不等,满地“生金”的烟叶产业重新萌生了他们发家致富的希望。

电力部门的“农田机井通电”工程和优质服务使“黄金叶” 的含金量越来越高,郏县烟农种烟的积极性也空前高涨。今年全县种烟万亩以上的乡镇达到5个,500亩以上种烟基地村102个,50亩以上连片大方202个,30亩以上的种烟大户163户,相信随着“农田机井通电”二期工程稳步推进和电力优质服务工作的不断延伸,郏县的烟叶产业将拥有更加金色的未来。

标签:郏县供电公司,服务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4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