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2012年9月初,国家电网公司对湟源县和平供电所标准化示范供电所工作进行检查验收,通过详细检查,给予了较好的评价,同时,青海电力公司对民和县新民供电所、巴州供电所等供电所检查验收,达到了预期的目标,青海三新农电公司创建标准化供电所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自2011年以来,在青海三新农电公司的安排部署下,要求各供电营业所以标准化建设为抓手,以“制度管人、流程管事、文化治企、共建和谐班组”为目标,实施国网公司“三新”农电发展战略,坚持“你用电,我用心”的服务理念,突出农电特色服务,全员发动、全力推进、全面提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促进了供电所标准化建设工作的有序稳步高效推进。
通过标准化供电所的创建,主要体现如下亮点:
——夯实了基础,规范了资料,完善了制度。各供电所对照国网公司农电基础标准目录,有针对性地在组织机构、基础管理、基础设施、流程管理、现场作业、专业管理、客户服务、队伍建设、信息系统应用等九个方面,进一步优化和固化管理流程,建立了职责清晰、流程规范、运转高效的制度管理体系,保证了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章可依,实现每个管理环节可控、能控、在控的目标,促进了供电所标准管理水平的持续提升,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营销管理等制度41项。完善标准体系23项、流程管理46项、考核细则8项,为创建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按照“树立标杆、以点带面、全面稳步推进”的总体思路,从环境整治入手,加强硬件建设,统一应用“国家电网”标志标识,统一制度上墙、资料记录模板,使办公场所齐全,功能区域明显,标识标牌统一,定置管理严格,在供电营业所的机构、岗位、流程、资料、环境等方面实施系统策划和配套建设,理顺安全生产、经营管理、优质服务各环节作业程序,为创建工作提供了设施保障。
——VI视觉系统得以推广应用。在显著位置公布服务监督栏、“三个十条”、做到了各类标志清晰醒目。按照精益化管理要求,对工作资料、客户档案、图纸、台帐进行分类、整理、归档工作,建立各类报表36项、台帐19种、记录51种,将所有基础资料进行认真审核、校对、装订和整理归档,确保了各种记录资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各类生产经营报表统计上报都达到无笔化办公,信息、数据共享的目标。同时,实现了“管理统一、标准统一、格式统一、内容统一”的“四统一”基础资料创建要求,从资料柜、档案盒、资料封面、目录、表格等均做到了统一、规范、标准、美观。
——安全管理基础扎实稳定。各供电所始终把安全生产作为重中之重,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全体员工牢记“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树立忧患意识,坚持“安全就是效益”的思想,从提高认识抓起,从反违章抓起,从教育培训抓起,从规范化管理抓起,不断改进安全管理水平,班组每日坚持“安全宣誓”活动,开展安全技能培训,加强员工安全防范措施的学习和培训。通过实施“违章举报奖”等新举措,加大习惯性违章查处力度,百分之百消除和堵塞安全管理隐患和漏洞,将“标准化作业反违章,程序化作业防事故”扎实贯彻于实际工作之中。
——生产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生产运行管理是保证电网安全、可靠、经济运行的基础。由健全和完善基础资料人手,按线路把管理责任落实到人,认真做好线路、设备巡视检查,及时做好缺陷记录、上报和消缺工作,实现闭环管理。确保生产基础资料的完善、准确、统一,对所辖线路设备资料,做到“一杆一卡一图表”、“一台一卡”,低压台区有影像资料,并录入PMS系统管理。
大力实施居民用电服务质量提升工程,强化配电网运维管理,着力解决关系民生的供电质量问题。以“低电压治理”为切入点,着力推行农配网运维“六化”管理(配网管理专业化、基础管理信息化、工作流程规范化、现场作业标准化、运行抢修集约化、优质服务品牌化),不断提升供电质量。
——营销管理促向规范标准。严格执行抄、核、收制度,实抄率达100%,在电费收取上,采用集中收费和定点收费相结合的方式,在偏远山区建立农村电费代收点。加强线损管理,对用电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将线损考核指标与员工收入直接挂钩,奖优罚劣,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低压线损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秉承“你用电、我用心”的服务理念,狠抓客户关心的事故报修、业扩报装等工作,实施“一柜通”式服务,即:客户到营业厅办理用电业务,“只进一个门,只找一个人,只交一次费”,在营业大厅柜台就可一次办理包括低压报装、缴电费、故障受理在内的3项业务,有效缩短了用户办理业务的时间,实现营业窗口标准化、规范化、常态化管理。按标准营业厅设置了业务办理区、便民服务区、客户休息区,配置了电子显示屏、电费查询触摸系统,并在显著位置标明电费查询系统的操作方法,为辖内客户提供了一个舒适、温馨的服务环境。
标签:标准化供电所,民和供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