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站所之窗

站所之窗

实干铸成就 用心促发展——记浙江省玉环县供电局芦浦供电营业所

作者:陈维益  2013-05-16

倚靠在漩门二期大坝,面朝着乐清湾,浙江省玉环县供电局芦浦供电营业所就为这一玉环股份制发源地——芦浦服务供电。

芦浦供电营业所的前身是芦浦电管站,是玉环首个电管站。由于历史的原因,芦浦供电营业所租住在芦浦镇政府的办公用房,硬件简陋,条件差。落后的外部条件,让全所员工愈加一心扑在工作上,全力争先进。实干加用心,迸发出强大的精神力量,促成了营业所成为一方供电服务的品牌。

管理出新 重安全面面俱到

5月13日上午,记者慕名来到芦浦供电营业所。在破旧的办公楼里,所长颜子灵正召集大伙召开每周一度的全所例会。

“上一周,我们主要完成了东塘的营业普查、抄表电费核算、用户建房移表,大伙谈谈完成情况和存在问题吧。”颜子灵开门见山。底下一片讨论后,业务班长娄仙芝先做了发言:“我们对大、小塘两个村进行了营业普查,主要是发现了这两个村,家庭作坊密集,月用电高,造成公变普遍过载。一方面,我们对用户设专变进行了引导,另一方面,夏季用电高峰来临,也要尽早安排变压器分设。”紧接着,外线班也做了发言,每一位员工也都根据上周工作计划,做了简短的发言。

将工作细化到位,每人每月、每周、每天、每班、每一项工作,都有计划,并实行公示督促落实。这是芦浦供电营业所在实现管理升级、提高效率的一大“法宝”。“一是在安全生产上,每个人都知道,能做什么,该做什么;二是同业对标方面,每个人都知道我要做什么,该怎么做。”颜子灵说,这样一实施,工作就有的放矢。

技能为基 抓培训见缝插针

在芦浦镇大院内,一根笔直挺立的电杆,很是显眼。为了这根电杆,颜子灵费了老大的劲。“政府说,这也太影响形象了。政府不知道,我是费了多少口舌才从局里要过来。”从这根电杆上,“爬”出了一大票业务精英!

技能,是供好电的基础,更是每一位电力员工安身立命的基础。“所里老的老,小的小,再不让年青一代练好技能,以后可就没人能接上班了。”正是看到了这一现实,颜子灵在芦浦镇政府大院里立了一根10米杆,工余、闲暇时段,他亲自当起了老师,为每一位员工技能授课。

“我的技能,就是在这根杆上‘爬’出来的。”员工方玉富是所里的“理论先生”,技能的短板,让他一直没敢报考高级工资格证。“所长亲自给我强化,还真把我强化了出来。”

“我们培养的,要既能单兵作战,又能团体协作。”颜子灵将安全技术教育与团队精神培养进行了有机结合,“一碰到较大线路改造,我就让大伙一起坐下来,谈看法、比做法,对存在的问题集中讨论。理论的提升,需要思维的碰撞,理论的错对,就要靠更多的实践来兑现。”

服务到家 提效能有口皆碑

“多亏了你们的帮忙,我的新房不怕没灯亮了。”正在采访中,漩门村的陈富强破门而入,当着面向外线班长吴迪良表示谢意。陈富强新近建起了新房,接电成了难题,得知情况后,芦浦供电营业所员工为陈家新房进行了移表,当天就解决了问题。

在芦浦,要得到群众的认可,是非常不容易的。芦浦百姓维权意识强,镇内违章建筑多,产业抗风险能力差,多为家庭小作坊,公变超过载和低电压问题,使供电服务常常顾此失彼。

“不管面对怎样的用户,我们首先都做到了‘三千’。”娄仙芝口中的‘三千’是指“千方百计、千辛万苦、千言万语。”“做服务工作,这是必需的。”

台区经理吴应忠最近兼职当起了“电主任”。在大塘村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吴应忠每周一上午都要坐班,村民有什么用电需求,找上他就能一步到位。“我可不单单是个村台区经理,整个镇要用电,也都会找上我。”在成为面向群众用电的“活名片”后,台区经理的影响面大增,群众要解决用电问题,有了更宽泛的渠道,也获得了老百姓的一致肯定。

用心实干,让芦浦供电营业所的整体面貌发生了质的改变。2012年,全所各项指标均名列前茅,全年线损率为4.06%,电费差错率0,电费回收率100%,业扩服务时限达标率100%。今年1至4月份,实现优质服务零投诉。

“由于条件的限制,我们创建星级供电营业所工作难度很大,不过,全所员工现在是卯足了劲,要建成三星级供电营业所。”对于今后的发展,颜子灵信心满怀。

来源:中国农村电气化网

标签:玉环供电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4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