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张振江)2015年12月3日,贵州电网公司开展了2015年供电所故事会暨“我最喜爱的供电所”颁奖仪式活动,来自全省722个供电所中脱颖而出的20个供电所荣获“我最喜爱的供电所”称号,明星供电所代表登上大舞台有不同的方式实实在在地讲述了他们工作中的感人故事,潜识了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展现出了不平凡的人生。其中六盘水供电局郎岱供电所被评选为“我最喜爱的明星供电所”,他们第一个登上大舞台用员工讲述、情景展现的方式分享了他们的精彩故事。
“堰塞湖”上的“南网船”
2012年7月,六枝特区郎岱镇店山村簸箕田受到特大暴雨袭击,洪水造成簸箕田300多亩良田被淹,120多户村民受灾,电力设施受损严重,为尽快恢复村民供电,六枝供电局立即采取防洪防汛应急预案,第一时间开展抢修,当电杆运到簸箕田时,堰塞湖挡住了前行的路,郎岱供电所员工齐心协力,急中生智采用12条大气轮胎、8根钢管、10块木方子组成,当时的电杆运输大船就造成了,他们选出了水性比较好的员工穿上救生衣对大船做了载重试验,确保安全后再进行电杆运输,当第一根电杆运送到300多米的对岸边时,供电所的员工和当地的村民欢呼雀跃,他们成功了。这个由12个大气轮胎组成的装备被供电所员工称为“南网船”,伴随着“南网船”在堰塞湖上来回穿梭往返,一根根电杆安全地输送到对岸离坑位不远的地方,当时运杆35根,为公司节约费用10余万元的人工搬运费,计划21天的工期只用了7天便恢复了供电,得到了当地政府和村民的高度称赞,郎岱供电所用电力人的智慧打赢了一场漂亮的抗洪保电战。
当主持人问到:喻所长,如今你们还造“南网船”吗?
喻所长笑着回答:现在不造了,如今电网升级改造后,电压稳定了,提升了农村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在当时的情况下,为了能及时地给老百姓供上电,造船那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蔬菜基地的“南网井”
2010年六枝特区遭受了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导致田地龟王裂,旱灾牵动着南网人的心,中国南方电网多方筹集资金在贵州建造了9口地“南网井”六枝特区郎岱镇万亩蔬菜基地的“南网井”便是其中之一,“南网井”建成后为基地的用水提供了保障,日出水量达800立方以上,带动了郎岱镇乃至六枝特区农业产业的经济发展,为六盘水乃至全省城乡居民的米袋子、菜篮子提供了有力保障。
“有了南网井的保障,老百姓种地灌溉用水不再发愁,”南网井“对地方经济的发展取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让老百姓奔小康发家致富”六枝特区郎岱镇青菜塘村村主任肖兴贵如此感慨。南网井的运行离不了供电所员工的精心守护,郎岱供电所红旗服务队每月都会定期来检查线路和查看设备,修开关、换闸阀便是家常便饭,五年来郎岱供电所一如既往、用心呵护着“南网井”的运行,就是这样平凡的坚守,铸就了“万家灯火、南网情深”。
百亩大棚“南网瓜”
郎岱镇种植的“麒麟瓜”在当地非常有名,西瓜成熟的季节,走在六枝城区的大街小巷都能听到“郎岱麒麟瓜,香甜可口,不甜不要钱,包开包红”的叫卖声,2010年3月年郎岱镇引进了西瓜种植,瓜农在坝子村田坝搞起了一百多个大棚,成为了西瓜种植基地,郎岱供电所为其开辟了绿色通道,主动上门用服务,安电表、架电线为基地的用电提供了保障,郎岱供电所红旗服务队经常到西瓜大棚里检查线路,为瓜农排忧解难。2011年夏天,由国青年报、南方都市报、南方电视台等多家媒体记者、粤港奥大学生及深圳市民代表30多人组成的“点亮大运南风情深”新春走基层“寻电之旅”活动,六盘水第一站便是郎岱镇,当“寻电之旅”采访团来到麒麟瓜的种植基地,采访团对“南网井”惠及农户、供电所助力当地的经济腾风赞叹不已。
“这是我从小到大吃到的最香最甜的西瓜。”来自澳门的大学生林淑媛一边擦着嘴角的西瓜汁,一边对身边的队友说道,馋得队友们顾不得形象,拿起西瓜大块朵颐,“可不可以叫做”南网瓜“呀”,“还有南网番茄!”采访团成员操着“地道”的南方普通话你一言我一语地对上了,种植大户李祥一心地对记者说:“我们种的西瓜全靠供电所的同志经常都来为我们提供服务,这又香又甜的西瓜就是靠‘南网井’抽水种植出来的,有了‘南网井’我们种瓜有保障,为了让麒麟瓜在市场上的名气更大一些,照你们说的就改名叫‘南网瓜’吧。”
品尝了香甜多汁的“南网瓜”,采访团坚起了大拇指。
郎岱供电所22名员工用他们的行动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就是这样的一种坚守,一种责任,绽放了一个个真实而又感人的故事,让点点星火汇成南网之光,深情演绎“万家灯火、南网情深”。
标签:明星供电所,大舞台,南网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