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电气化信息网讯:(通讯员 王向阳 董洪宾)11月30日早上6时50分,武陟县供电公司谢旗营供电所线路运维人员在10千伏后牛线巡视时,发现45号杆安装的隔离刀闸绝缘瓷柱断裂,必须尽快处理,确保线路安全运行。
故障点由于受位置所限,带电作业车无法到达,带电更换刀闸的抢修方案被否。线路停电抢修,是最快、最省事的办法,但线路所带的17家企业、20多家养殖场和部分居民将停电。
最终,武陟县供电公司选择了最费时、最费力的抢修方案。考虑到后牛线用电负荷全部位于59号杆以下,在故障点45号杆和59号杆间增加一个断开点,将上段故障线路隔离开,将下段线路所带用户负荷转移到相邻的线路供电,就能做到抢修期间客户不停电。
新增的线路断开点选择在51杆。首先,带电作业人员在51号杆线路两侧,并联安装连接一条旁路电缆,在线路导线切断后由旁路电缆供电。线路导线断开后,带电作业人员又在电杆上安装一组隔离刀闸,将切断的导线逐一连接到刀闸上。
这些工作听起来很简单,但在带电条件下,作业人员不仅要穿上厚重、笨拙的防护服工作,还要用绝缘材料对电杆、铁横担、导线等有可能引起放电、接地的材料进行包裹,每一个步骤都需小心谨慎,十分的费时费力。
在将线路下段负荷转移至相邻的线路供电,将隔离开的故障线路停运后,早已在45号杆处等待的抢修人员,立即开始更换损坏的隔离刀闸。晚上6时50分,故障排除,线路恢复正常方式供电。
线路停电抢修,最多1个小时就能完成。但他们却整整忙了12个小时,为的是减少一次非计划停电,让客户正常用电不受影响。
标签:武陟县供电,谢旗营供电所,线路抢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