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技术献策

技术献策

我国投资亿元研究环保汽车的燃料电池

  2002-01-20

据《科技之光》网站报道 中国科学院近日在大连宣布启动科技创新战略行动计划重大项目--大功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发动机及氢源技术。这项世界前沿的技术将有助于使中国人早日进入氢能时代。

由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主持的这个重大科研项目,总投入预计超过1亿元人民币,主要以科技部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863)"电动汽车重大专项"为背景,研究和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75千瓦和150千瓦燃料电池发动机及氢源成套技术。

燃料电池是把氢、甲醇等燃料和空气中氧气的化学能通过电化学反应直接转变成电能的发电装置。燃料电池具有发电效率高,可循环利用以及无环境污染等特点。燃料电池可以广泛应用于航天飞机、潜艇、水下机器人、电动汽车、中小规模电站、家用电源、可移动电源、以及通讯系统等。

中科院院长路甬祥在项目启动新闻发布会上说,中科院将通过实施战略行动计划,提高自身科技创新能力,为国家经济建设、国家安全和社会进步不断做出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战略贡献。根据中科院的战略部署,燃料电池项目属于对战略高技术的规模化和产业化以及高水平的系统集成。

燃料电池项目将在三年内完成,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牵头组织了中科院北京电工研究所、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研究所和高等院校,并与东风汽车公司、上海汽车集团、大连新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结合,吸引海外归国学者和大批中青年科技专家,形成了一个跨学科、跨行业的大规模、专门化研究集团。

燃料电池汽车的等效燃油经济性高于汽油内燃机车,而且不产生污染物,为世界汽车工业展示了光明的前景。该项目主管张华民教授说,燃料电池汽车在发达国家仍处于产业化初期准备阶段,尚未形成新的工业体系,中科院及时开展燃料电池发动机技术开发项目,是为我国汽车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关键的核心技术支撑。据了解,正在研制中的燃料电池发动机可能会装备2008年北京奥运会绿色环保车队。

张华民说,研制可用于装备汽车的燃料电池的现实意义是让中国的电动汽车工业在国际上占据一席之地,最终目标是迎接人类氢能时代的到来。

20世纪70年代中期,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紧随美国之后,研制成功两种型号的航天氢氧燃料电池样机,并进行了碱性燃料电池的应用研究。"九五"期间,大连化物所基于在碱性燃料电池领域的研究积累,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技术上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技术体系,达到国外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水平。

标签:燃料电池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2,010-63231638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