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全世界所有发达国家都关注着电力线上网这个世纪梦想时候,国家知识产权局分别于2001年12月14日和2002年1月25日,正式通知荆州电力局公安县电力局一名叫王德清的普通职工,他研究的室内外光纤复合电力线、复合型电力传输导线两项专利技术被授予实用新型专利权。
同时,国家专利局2002年3月6日对外公告,王德清的另一项称为电力、电信、电视和因特网四网合一宽带接入传输网的发明专利已经通过初审。
这项发明专利是以前两项实用新型技术专利为基础的。
至此,王德清具备了讨论电力线上网这个世界性话题的资格。
王德清是一位从事电力载波通讯30多年的技术人员。他认为:电力线上网,实际上就是利用电力载波技术和电力线的接户功能来实现多媒体数据的网络化传输。但这种方式从本质上来讲,与电话线上网并没有区别,都是利用铜线作为传输媒质。而铜线上网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能解决传输带宽的问题。所以,目前众说纷纭的电力线上网,更像是以一种游戏之举,在怂恿喜好猎奇的人们,用电力线上网玩玩吧。
王德清的观点和科学家的观点是一致的。一份资料指出:我国的互联网之所以不能做到高速、互动和个性化,就是因为从电话局端到每户家庭的接入线普遍采用铜质材料,使信息高速公路在离每户家庭"最后一公里"处,被铜线的传输带宽问题梗阻了。这个现象被科学家们称为"最后一公里问题",而在铜线上实现"最后一公里"宽带网传输的设想,被称为铜线上的梦想。
电力线的入户线是铜线,所以,电力线上网同样也需要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
尽管一些研究资料称:电力线上网最高理想速度可达每秒2兆比特,比ISDN方式快30倍。一些国家还语出惊人:电力线上网最高的理论速度可达每秒200兆比特。但也有资料指出:现在所有关于电力线上网速度的研究数据,都只是一种理论值,而且指的是一种共享的带宽,如果将这些资源分配到每一个具体的用户桌面,就成了窄带的概念。
有消息称:包括西门子公司在内的多家国际化大公司最近突然宣布,搁置电力线上网项目的研究开发。据说是因为电力线上网不能实现高质量的数据传输。
王德清坚持己见:电力线上网就是铜线上网。在铜线上不可能无限制的提升传输数据通讯容量的潜能。
有科学家说:可以通过改变铜质材料本身的物理属性来提高电力线上网的带宽问题。
王德清说:这样的电力线还能是电力线吗?
而且王德清还根据多年从事电力载波通讯的经验断言:在我国现有技术条件下实现电力线上网,肯定无法解决电网周波变化出现的谐波干扰以及其它电磁信号和数据传输信号之间的互相干扰问题。
有一份资料说:德国无线电爱好者对电力线上网的电磁幅射问题忧心忡忡,并在互联网上制作了"反对电力线上网"的主页。而且西方一些国家的法律,也对此做了相关限制性规定。
其实,王德清是带着他的一个与众不同的电力线上网方案,在参与这个世界性话题的讨论。
这个方案包括:复合型电力线传输导线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室内外光纤复合电力线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及电力、电信、电视和互联网四网复合型宽带接入网发明专利。
这个方案的主要思想是:绕过用纯电力线上网这个并不知道深浅的胡同口,考虑用成熟的工业技术,将光纤和传统的电力线复合成一种既能传输电能,又能传输电信、电视和因特网信号的新型导线,并充分利用电力网的杆塔、沟道、走廊、路权路由等资源,将传统电网改造成全社会共享的复合型电力公共传输网。
这个构想的可行性依据是:
--电力网、电信网、电视网和因特网这四个网的接入网即入户网惊人的相似,其中入户量最大的是电力配电网络,全国用电户已达10亿户之巨;此外,通电是使用其它三个网络的基本条件。因此,完全可以利用配电系统现有网络资源和一根复合型导线,将四个网络合并成一个依附于电力网的复合型传输公网。
经专家论证,这种复合型传输网络的拓朴结构,完全可以做到有机重合。
--可以真正解决困扰人们的信息高速公路"最后一公里问题"。其实,解决从互联网的主干网到用户桌面的一公里颈瓶现象,最佳的方案即是光纤入户。这个方案之所以迟迟不能实现,并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投资额巨大和利用率较低,是一种大马拉小车的超豪华方案。但如果利用电力复合型公共传输网使光纤入户,就可以节省整个光纤入户网络的投资,而仅仅是将原来的电话线换成一根一线多用的复合导线而已。
有资料表明:这种入户方案最高的带宽均可做到1000M以上,带宽的最低限也比ADSL方式高100倍,并为将来实现宽带"流媒体"技术预留了一个切实可行的物理网络平台。
--光传输和电能传输属于两种不同类型的传输方式,不会产生对抗性电磁干扰;同样,光纤和电力线属于两种不同类型的导体,两种材料复合在一起无需考虑电力传输和光传输的相互绝缘问题。同时光信号的传输也不会和其它电磁信号相互干扰。
全世界都在说:用电力线上网吧。
王德清说:应该是利用电力网上网。
对他设想的电力复合型公共传输网,我们可以作以下的描述:
我国的110kV及以上高压输电线路,正在分步实施光纤复合架空地线改造工程。这一项目被称为OPGW方案。尽管OPGW的初衷,是对电力通讯配置手段的升级,但随着全国电力联网加速,这一方案将会催生一个依附于全国电力联合网的全国电力光环网。
王德清十分聪明地将经过OPGW改造后的电力骨干网定义为复合型电力公共传输网的主干网。
同时,他设想,将10kV电力线其中的B相线路,改造为光纤复合型电力传输导线,并将其定义为复合型公网的接入网首端。 将380V低压线路的零线改造为光纤复合电力传输导线,并将其定义为接入网的中继线。 将220V电力线的零线改造为不需承力的室内外光纤复合电力线,并将其定义为接入网的入户端。
10kV电力线路在传输电能的同时,也将通过OPGW方式分离出来的光信号,经过复合导线的无源光分合器分离后按一种直复分配方式,通过光结续器,直线分配给每台配电变压器低压侧的380V电力线路的复合导线。具有中继功能的380V线路再将光信号经过无源光分合技术,以树型拓朴结构方式,逐渐分配给具体的终端用户。
在每一户家庭中,则用一种特殊的多用插头,将电力、电视、电信和因特网四种信号分离出来使用。
甚至可以进一步设想:随着光电子器件价格的下降,可将每户家庭的室内电源插座全部改造成复合型智能化插座,并将所有数控家电连接一个家庭智能化局域网,使家庭生活真正实现网络化生存。
完成这个过程,王德清设计了三个具体方案,即低压配电网式宽带接入网,低压配电网式全光纤宽带接入传输网和低压配电网式无线宽带接入传输网。
或许有人会说:王德清的专利,并没有多高的技术含量。
是的,王德清的专利,更像是一种专业性的发现。
标签:因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