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西部水利水电开发与岩溶水文工程地质学术研讨会在恩施州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广润及来自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总院、中国地质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科研院所的勘察大师、教授和专家,就我国西部岩溶地区兴建水利水电工程的经验教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等,开展学术研讨,以进一步推动我国岩溶地区地质学科研究暨水利水电建设的发展。
据介绍,裸露于地表的碳酸盐岩,经年累月受到各种侵蚀,形成各具形态的岩溶地貌。在我国,石牙、溶洞、漏斗、盲谷、伏流地表广泛分布于西部,在这样的地区筑坝修库建电站,必须首先解决水库渗漏等工程地质问题。而对于岩溶发育规律的认识,一直是学术界、工程界特别是水利水电行业的国际性难题和热点问题。
恩施州碳酸盐面积占70%左右,近20年却在岩溶地区成功建起10余座中型水库电站,新增水电装机30万千瓦,成为同类地区筑坝修库建电站的典范,引起学术界的极大兴趣。研讨会期间,与会人员将实地考察恩施州部分水电工程。
州委常委、副州长彭军出席研讨会。(2004-8-31)
标签: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