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承担的知识创新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电力总公司等联合资助的“雷电物理过程及其探测和防护研究”项目通过了成果技术鉴定。鉴定委员会成员一致认为:该成果的总体研究水平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成果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雷电物理过程及其探测和防护研究”项目的成果将国际上最新发展的多种电子技术应用到雷电研究中,6年来自行研制了10多项雷电探测新技术,解决了甚高频雷电探测领域的多项技术难题,为进一步精细研究雷电物理过程奠定了基础,也为航空、航天、气象等领域的雷电监测、预警提供了重要手段;在国际上率先将人工引发雷电技术应用到了防雷、避雷装置的有效性检验上,产生了重要的社会影响和巨大的经济效益。
据悉,该项目研究成果将为科学地进行雷电防护提供重要的技术资料和数据,实现人工引发雷电技术从试验向应用的转变,对我国不同地区特别是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的雷电特征进行了连续而系统的野外观测和研究,取得了亚微秒时间分辨率的雷电放电参数和高时间分辨率的放电通道演化图像,对雷电灾害的防护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项目研究组织了首次青藏高原雷电试验,揭示了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雷暴和雷电的特殊性,在国际上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些研究成果不仅是对国际雷电研究的重要补充,而且有助于进一步认识青藏高原的热力作用对对流活动的影响;在国内率先开展了闪电光谱的研究,并创造性地将原子结构的理论应用于闪电光谱的研究中,对雷电物理机制和闪电通道微观物理特性的认识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该项研究成果在雷暴电学、闪电物理和雷电防护研究等方面取得突出的创新研究成果,具有很重要的国际影响和科学意义。对我国航空航天、电力、通讯、农业等国民经济多个部门的雷电预警和防护有着重要的实际推广应用价值。 2005-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