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电气化信息网讯:“高能耗”、“重污染”,一直是扣在钢铁、水泥、化工等重化工业企业头上的“帽子”。通过大力推进循环经济,不少重化工业企业已慢慢摘“帽”,并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收益。
余热,不会轻易散失
万安企业总公司高大的水泥窑尾部,一座小型发电站正在运行。它靠什么发电?靠的就是过去被白白排放掉的窑尾烟气。据介绍,以往大窑中产生的1/3热能随窑尾烟气排放而浪费,对于万安这座日产熟料1500吨的大窑而言,热能的流失让人心疼。为此,从2002年开始,万安公司与有关设计院所合作,反复筛选国内外技术设备,于2003年建成了余热发电系统。这不仅减少了废气排放,而且日发电量达到4.5万千瓦时,占万安用电量的20%左右。电费在水泥生产成本中占大头,20%的成本节约下来,直接转化为利润。
水,起码使用四次
10年前,宝钢股份每炼一吨钢要用7吨水,如今的吨钢耗水已下降到4吨以下,仅为全国冶金行业平均水平的1/4左右,达到世界同行先进水平。其关键在于水的循环使用。每一股水流,在宝钢股份一般要利用四次以上。以高炉水系统为例,净水先在高炉炉体外部的管道内流淌,起到冷却高炉的作用;之后再洒向炉缸的冷却壁,让炉缸也降降温;洒下的水会重新收集起来,用于煤气洗涤,从而降低高炉产生的煤气污染;最后,这股水流使用在水渣冲制系统上,为高炉矿渣的再利用打下基础。像高炉水系统那样的设施,在宝钢股份许多生产单元都有。整个公司的水循环利用率达到98%以上。
废物,成了原料
上海化工区,触目可见各种粗粗细细、高高低低的管道。靠着这些管道,园区内一家企业的废弃物,常常能成为另一家企业的生产原料,资源得到有效利用,污染减少到最小值。赛科90万吨乙烯装置今年3月一次性投料开车成功,其乙烯裂解产生的渣油,原本只能用作锅炉燃料,而燃烧中会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污染环境。如今这些渣油通过管道送进临近的哥伦比亚公司,用来生产作为汽车轮胎添加材料的碳黑,变废为宝。
据了解,上海化工区在规划时就确立了发展一体化循环经济的理念,目前已形成企业之间化工原料、中间体、产品、副产品及废弃物的互供共享关系,不仅化学反应热能不会被白白放掉,就连垃圾也被“榨干”能量。(2005-04-12)
标签:余热发电,水流循环,废物,原料,循环,上海,重化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