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华电漳平电厂经过了大量试验,不断探索新措施,发电机内冷水的水质合格率由原来的84%左右,上升到10、11月份的93%以上,发电机内冷水的水质合格率得到有效控制。
发电机内冷水的水质合格率低长期以来都是同类机组电厂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发电机内冷水处理方法还没有成型的经验可以借鉴。漳平电厂原来的内冷水处理加药方式是向内冷水中一次性加入缓蚀剂,根据现场运行显示数据,这样虽然减轻铜腐蚀,但却导致PH、电导值急剧升高,机运人员为了保证设备的安全,被迫进行了换水处理,不但增加了工作量,也浪费了大量的药品。该厂化学专业为了攻克发电机内冷水水质难以控制问题,加强了与化学、汽机运行等班组的联系,不断探索新的加药处理方式,进行大量试验筛选后,改采用连续加药,增加分析测定次数,及时补加苯骈三氮唑(BTA)和二乙醇胺的方式, 内冷水水质合格率得到显著的提高。化学专业还制订三项有关措施,用于指导日常的水质控制工作:一、运行各班注意内冷水的控制,各台机组在加药前控制好内冷水的电导值。化学、汽机运行人员及时联系,加强对内冷水电导、PH值的监控,为化学分析班加药提供一定的电导上升空间。若运行过程中发现电导超标,化学运行应及时联系汽机排污,至电导值合格后,通知化学分析班补加缓蚀剂。二、采取换水和补加药的方式控制铜含量。化学分析班当发现内冷水铜含量偏高时,应增加分析次数,及时查明原因,采取换水或补加药的方式处理。 三、加强机组启、停内冷水水质控制。在开机前将内冷水换掉,化学运行接到开机命令时应及时联系化学分析班加药。为此,还专门下发了详细的《内冷水水质控制学习资料》。
经过化学专业人员的不断探索,漳平电厂发电机内冷水的合格率正稳步上升。
(王欢 黄仙景)
标签:水质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