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技术献策

技术献策

实现中国发展生物燃料的目标任重而道远

  2005-12-19

在中国的北京和其他城市,空气质量常常很差,浓雾甚至让你无法分辨出6个街区之外的建筑物。

中国政府开始认识到不惜一切代价换取经济增长的模式将对民众健康及其他方面产生的危害,同时也受到了过度依赖于污染较大的煤炭和价格高昂的进口原油的警告,因此政府开始提倡使用清洁的、本国自有的可再生能源。

但在风力发电厂和太阳能板变得日益普及之际,生物燃料方面的进展却明显滞后。

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上月在北京主办的再生能源大会上曾表示,中国计划使各种生物燃料的年产能到2020年达到1,000万吨,相当于目前年产能的10倍。

这一目标堪称壮观,但绝非轻而易举能够实现。

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心(Center for Renewable Energy Development)副教授Shi Jingli表示,这是政府的目标,但能否实现则取决于届时的技术成熟度。

任重道远

鉴于盛产糖的巴西等农业大国目前的乙醇年产量只有1,500万顿左右,因此中国上述的生物燃料产能目标似乎有些过于宏伟。

中国生产生物燃料的主要形式将玉米转化成乙醇,其次是用高粱生产乙醇。

中国目前的玉米乙醇年产量只有102万吨,其他生物燃料的年产量约为5万吨。

超过95%的生物燃料原料来自国家粮食储备。

这些生物乙醇随后与汽油混合,在中国东北产粮地区的加油站出售。

吉林省和河南省是主要的乙醇生产大省,目前这两个省大量的乙醇工厂每年需要消耗超过300万吨的谷物原料。

由于乙醇生产几乎完全依靠国家储备粮库出售的陈粮作为原料,在生产1吨乙醇需要约3.2吨谷物原料的情况下,新兴的乙醇生产行业的产能已经接近极限。

中国政府目前向生产出的每吨谷物乙醇提供约250美元的补贴,年补贴总额为2.56亿美元左右。

私人研究机构China Derain Inc驻北京的分析师Larry Li指出,尽管中国2005年的粮食产量增加了1,000万吨,达到4.8亿吨,但目前每年仍存在大约2,000万吨的粮食缺口。

因此,中国的粮食产量虽然在2004和2005年连续两年增产,但从长期来看仍面临同时满足食品和给料与生物燃料需求的挑战。

研究人士一直认为,虽然生物燃料的污染可能要小于传统燃料,但这种新型燃料也有不足之处。

他们认为,在准备和耕种农业用地、灌溉和收割作物及将作物转化成燃料的过程中要耗费大量成本,这些成本足以令这些燃料的优点黯然失色。

Shi表示,于是,中国科学家正在寻找在酸性或半酸性土壤上种植不宜食用的富油作物的方法,这样就不至于与普通的粮食作物产生冲突。

其他科学家认为,使用沼气或其他生物能源可作为以粮食作为原料的生物燃料的替代能源。

但此类燃料在中国能源供应总量中只占很小的一部分。

关于生物燃料的争论预计还将在全国范围内持续下去,但中国发展绿色能源的道路可能更多地取决于对这一目标的坚持,就如同推动替代燃料的发展目标一样。

 

标签:生物燃料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2,010-63231638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