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上午,在福州市华林路清沟改造的同时,第一批“电子眼”安装到了地下电缆的中间接头处及重要部位。这批“电子眼”将和配电GIS系统完美结合,操作人员借助探测仪在短短数分钟内就能安全、快速、准确地找到地下电缆的故障点,大大提高了配电抢修和维护的效率。据了解,这种新型的电子标识系统将逐批安装到福州市新铺设及有条件安装的电缆中。
据悉,这种“电子眼”叫做电子标识系统(EMS),能够精确标识密集的城市地下管线和设施。电力电缆建成后,运行维护人员一般凭借经验和图纸对地下电缆进行维护,缺乏精确的电缆定位手段,一旦电缆改接或电缆走廊被市政建设工程覆盖,运行维护人员再次查找电缆就十分困难。即使采用已有的地下管线探测设备,也会受到附近金属物、强电场环境和周围各种条件的影响,精度无法满足要求。配备了这种电子标识系统的地下电缆,在非开挖的条件下,运行维护人员手持定位仪即可随时随地获悉地下电缆的精确路径和深度,快速定位和掌握电缆的转弯处、故障点等复杂情况,有效避免误开挖,提高抢修速度,为电缆的维护和故障抢修带来有力的技术保障。这种电子标识系统(EMS)还预留了与配电GIS系统的接口,可将电缆定位点的经纬度、属性值等数据导入GIS系统,实现地下电缆信息的动态管理。
(李卫平)
标签:电子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