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上午11时47分,随着陕西省电力公司西安供电局地调一声令下, 位于西安市长安区的110千伏少陵变电站按照既定程序顺利启动投运。110千伏少陵变全站采用综合自动化控制系统,是国内第一个应用IEC61850标准的新建示范变电站。
去年以来,陕西省电力公司积极实施科技兴企战略,在变电站建设改造中积极推广应用自动化技术。新的变电站自动化统一通信协议—国际标准IEC61850颁布实施之后,陕西省电力公司在IEC61850标准的推广应用上开展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签订了IEC61850标准研究与应用科技项目技术协议,率先在西安供电局新建两座应用IEC61850标准的示范变电站。其中少陵变电站采用国电南自的综自系统,110千伏线路、主变、备自投的保护测控均按IEC61850标准设计施工;曹里村变电站采用北京四方的综自系统,全站保护测控按IEC61850设计,预计今年6月份投运。
110千伏少陵变电站的建成投运,完成了IEC61850标准从理论到实践、从研讨到应用的关键转变,为IEC61850标准今后更进一步的推广应用获取了宝贵的经验,为今后建设全数字化变电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意义重大。
今年,陕西省电力公司按照公司“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在变电站数字化技术方面继续进行积极的尝试,年内将开工建设一座全数字化变电站。
技术资料链接:
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平,近几年来,在电网改造与建设中大量的变电站采用了自动化技术实现无人值班,大大提高了电网建设的现代化水平,增强了输配电和电网调度的可靠性,降低了变电站建设的总造价。然而,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集成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障碍是不同厂家的IED,甚至同一厂家不同型号的IED所采用的通信协议和用户界面的不相同,因而难以实现自动化系统的无缝集成和互操作,因为需要额外的硬件(如规约转换器)和软件来实现IED互联,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变电站实现自动化的优点和意义。因此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在实现功能之外,还应具备互操作性、可扩展性和高可靠性等性能。这在以往系统分析和设计过程中通常是被忽视的。
IEC在充分考虑上述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功能和要求,特别是互操作性要求的基础上,制定了变电站内通信网络与系统的通信标准体系IEC 61850标准。它采用分层分布式体系、面向对象的建模技术,使得数据对象的自描述成为可能,为不同厂商的IED实现互操作和系统无缝集成提供了途径。
目前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使用的传输规约种类较多,各个公司的产品使用的标准尚不统一,系统互联和互操作性差,在变电站和控制中心之间应使用101规约,在变电站内部应使用103规约,电能量计量计费系统应使用102规约。新的国际标准IEC61850颁布实施之后,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从过程层到控制中心将使用统一的通信协议。
标签:变电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