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技术献策

技术献策

山东河口:把好农村低压用电“安全阀”

  2007-12-12

<P>(本网讯)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俗称漏电保护器)作为一项技术性防范措施,是农电安全的最后一道阀门。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河口区农村用户的漏电保护器以前却常“失灵”,成为农电安全的隐患。</P> <P>影响河口区漏电保护器投运的主要因素是:由于农网改造时许多户内线路改造不到位,漏电保护器投运达不到规程要求;加上河口区濒临渤海,受盐碱、潮湿影响,且农村住宅多为土坯房,电气设备运行环境差,一到刮风下雨天,漏电保护器就频频跳闸,影响客户用电。有的农民为了用电方便,私自拆除或绕过漏电保护器用电,大大增加了用电安全风险。而一旦由此引发农村触电死亡事故,由于事故责任难以分清,供电公司往往被咬住不放,最后不得不以赔偿了结。2004年新户乡一农民因私自拆除漏电保护器用电而触电身亡,死者家属竟然将棺椁抬到供电公司大门口,要求无理赔偿,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P> <P>对此,河口区供电公司以大规模的专项整改和日常检查规范相结合,建立排查整改工作机制,确保漏电保护器有效发挥安全用电“保护神”的作用。他们一方面把户下线设备整改作为重点工作,改善电力设备运行条件。为了解决设备盐碱腐蚀问题,公司投资五十多万元,组织对400V配网进行了整改,给线路穿上“绝缘保护”,并淘汰旧的铁皮表箱,全部更换成塑料表箱。一方面挨家挨户对漏电保护器投运情况进行检查,与全区2万多农户签订了供用电安全协议,并由供电所统一对户内三级保护设备进行拍照,对产权分界、安全责任作出明确约定。通过这项措施,规范了农村供用电设施管理权限,明确了产权归属,减少了农村触电伤害事故的发生。</P> <P>为了消除漏电保护器安装投运“死角”,他们要求供电所加大排查力度,做到“一户不漏,一个不少”。河口区太平乡属于农网改造后由沾化县移交管理的区域,低压改造不彻底,群众抵触情绪比较大。新户供电所就以标准用电村建设为契机,先为条件较好的10个村进行了低压设施整改,通过示范效果,以点带面,带动其他村进行整改。新建供电所在对新户乡奇古、郭局等四个村进行排查时,由于这些村濒临渤海,村民大部分是渔民,几乎家家养船,月月出海,供电职工上门找不到人,有200多户渔民没法进行整改。他们对渔民家庭进行了摸底登记,每人承包20户渔民,并留下供电所电话和手机号码;让渔民一回来就给所里打电话,电工马上上门整改。经过半个月“围追堵截”,终于消除了出海渔民这一漏电保护器安装的盲点。</P> <P>在开展大规模专项整改的同时,公司将漏电保护器检查制度化,真正实现安全、责任双预防,成为维护农电安全的一道铁闸。每年节假日前夕和雨季来临前都组织农村用电安全检查,把漏电保护器投运作情况作为一项检查重点,将检查结果列入供电所绩效考核。在秋季开展了农村用电“回头看”活动,由安监部牵头,组织各供电所进行“秋后三查”,查缺补漏,确保农村用电安全。一查漏装漏电保护器情况。对因外出务工经商、出海打鱼等特殊原因未安装漏电保护器的客户进行摸底,对客户加大宣传力度,说明安装漏电保护器的必要性。二查漏电保护器停运情况。对因设备故障、村民擅自拆除等原因造成漏电保护器停运的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马上恢复。三查安全协议签订情况。对安全协议进行重新审定,检查是否存在代签、漏签、错签等情况,并逐个与客户核对落实,发现问题及时更正。</P> <P>定期化、制度化、考核化的专项检查整改,编制起了一道严密的安全网。今年以来,河口区供电公司辖区内的客户漏电保护器安装率、投运率和安全协议签订率始终保持三个百分之百,为农村低压用电安全装上了一道“防火墙”。</P> <P> </P>

标签:山东,河口,农村,低压用电,漏电保护,剩余电流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4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