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技术献策

技术献策

我国首台超导核聚变实验装置再创放电新纪录

  2008-03-25

<P>记者从中科院等离子体研究所了解到,中国第一台超导核聚变实验装置HT-7物理实验近日再次创下新纪录:连续重复实现了长达400秒的等离子体放电,电子温度超过1000万度,中心密度0.5×1019/立方米。这是目前国际同类装置中时间最长的高温等离子体放电。</P> <P>据介绍,高参数稳态运行是未来核聚变反应堆运行最重要的科学技术难题之一,国际核聚变研究同行们多年来一直在努力解决这一问题。1994年底建成的中国第一台超导核聚变实验装置HT-7超导托卡马克,1995年初正式投入物理实验,主要目标是研究准稳态高温等离子体特性和托卡马克稳态运行技术。</P> <P>13年来,它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实验成果和工程经验:2003年度获得超过一分钟的等离子体放电,入选当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2004年放电脉冲长度又突破了百秒关,达到240秒;2005年成功实现了306秒的稳态等离子体放电,成为当时世界上第二个可进行高参数稳态条件下等离子体物理研究的公共实验平台。</P> <P>在今年春季实验之前,科技人员投入大量精力,对HT-7装置的高性能水冷第一壁结构、实时长脉冲精密等离子体位置和密度的反馈控制等技术进行了改进。这些技术都是未来核聚变反应堆稳态运行所必需的。基于这些技术的改进,获得了长达400秒的高温等离子体放电,长于国际同类装置放电时间。</P> <P>稳态运行的核聚变反应堆产生能量的方式和太阳产生能量的方式相同,都是由原子核聚变放出巨大能量,因此它也被俗称为“人造太阳”。</P> <P>美国、苏联等国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起了耗资46亿欧元的国际热核实验反应堆ITER计划,旨在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受控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我国于2003年加入该计划。中科院等离子体研究所是这个国际科技合作计划的国内主要承担单位。</P> <P>在HT-7的研究基础上,中科院等离子体所还研制成世界新一代的全超导托卡马克--EAST,并于2006年首次成功进行了放电实验。</P> <P>专家介绍说,HT-7超导托卡马克再创新纪录,表明我国核聚变领域的科技人员更深入地研究和掌握了相关重要技术,并获得了良好的实验成果。</P>

标签:超导核聚变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4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