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泉州电业局职工创新成果展示会成功举行,60余件展品全面展示职工在劳动创造中的聪明才智,点滴记录着泉州电力企业创新发展进程。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新引擎。泉州电业局立足创新服务生产,不断深化新技术推广应用,广大员工积极参与技术创新,取得一系列革新成果,泉州电网技术装备、管理、人才水平不断提升,一个现代化的坚强电网呼之欲出!
服务生产 优化电网
新科技在泉州电网中的运用由来已久,“十一五”以来,泉州电业局用于生产设备技术改造投资近亿元,作为国家电网公司试点单位,状态检修工作顺利通过验收并全面推广,泉州地区12个厂站DMIS网络建设完成,建成全国首套水库群自动化优化联调决策支持系统,实现所有县调AVC系统互联,并首次承担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项目——SVC与AVC系统联调控制策略研究与应用工作。泉州局先进技术的掌握运用一直走在全省乃至全国首列。
2008年,泉州电力创新发展研究所成立并启动建设创新型企业工作,“着力解决生产技术问题,提升电网和设备运行水平”作为研究所主要的职责任务,聘用了部分高校及电力专家作为兼职研究员,负责科技创新战略研究等工作,指导企业科技工作的开展,使得高端技术力量得到集中,研究方向愈加明确,科技创新得到有力推进,突破性成绩的取得便水到渠成。
“10千伏线路保护重合闸的投退,大部分是由于线路上有带电作业,以往投退工作都由集控站人员前往子站手动操作完成,随着带电作业次数增加,投退操作次数随之日益增加。”泉州局变电部许灵通介绍说,作为“10千伏保护装置重合闸远方软压板投退项目”负责人,他所牵头研发的科技项目,于2008年9月在泉州局3个220千伏集控站共11个110千伏变电站投入试运行。以每个子站年均投退10千伏线路重合闸60次来算,可减少行车里程6600公里,操作人员1780人次,减少重合闸退出时间约550小时,同时,在集控所远方操作,减少了出错的概率,提高了安全性。
类似这样的科技创新项目不胜枚举。2006年至今,泉州电业局共有33个创新项目成果成为授权专利,总数位居福建省电力系统首位。2008年,该局在中国第六届国际发明展上一举摘得一银六铜,同年共9个(次)项目成果获得地厅级科技进步奖,其中“地县级电网无功电压管理AVC互联研究”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SF6设备气体在线监测系统研究》、《接地网智能检测系统的研究》两个科技项目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变电站直流系统移动式绝缘监察仪的研发与应用》项目总体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科技的运用,极大的保证了电网的安全,提高了经济效益和工作效率。
职工革新 燎原星火
2009年9月的一天,泉州局清濛供电分局维护班蔡智明前往位于山上的10千伏梅峰线进行杆上开关维修。他并没有开着作业车去现场,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轻便的铁架子。“别看这架子构造简单,它让低压维护工作简单太多了!”蔡智明说起自己这个小发明,自豪之情溢于言表,“它适用于任何作业车无法到达的场所,不用再将开关卸至地面检修,降低劳动强度的同时,保证了供电可靠性。”
在泉州电力快速发展过程中,像蔡智明一样敢于创新的优秀技术人员不断涌现,在长期一线作业中,他们发挥小智慧,却解决了大量电力建设、生产、经营和管理中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
陈庚煌是泉州电业局不停电作业中心主任,他拥有11项创新成果,从10千伏配电线路带电立杆、地电位带电作业法、带负荷迁移10千伏线路,到绝缘导线削线器改进、绝缘隔离板改进,从工作方法到工器具,没有不被他进行改造“升级”的,用他的话说,“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据统计,陈庚煌创新的6种工作方法,每操作一次,可减少停电500时户数,每次平均多供电量12万千瓦,其社会效益尤为显著。
“对于研发适用型新技术、小发明、小革新的创新人员,在物质奖励的同时,通过公开表彰、树立典型,以示范效应激发职工革新热情。”泉州电业局科技信息专责龚建新介绍到。2004年,泉州电业局首次设立并开展局科技进步奖评选,2006年出台《科技项目采集、储备、立项及激励管理办法》以及《人才开发激励办法》,对撰写CN论文、参加科技项目、发明设计获奖、技术技能比武获奖、提出优质科技课题等明确了可操作的激励办法。
至2009年8月,泉州电业局共组织成立学习创新型团队39个,职工创新成果项目82项,其中2个成果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多个成果获得泉州市和福建省电力公司奖励;另外1项发明专利、24个实用新型和外观专利获得授权,16篇论文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科技兴,则企业兴;人才强,则企业强。“十一五”期间,泉州电业局肩负着打造海峡西岸坚强泉州电网的光荣使命和艰巨任务,时代对科技的支撑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力加强科技创新,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具有战略性的意义。泉州电业局将继续紧密围绕建设“一强三优”的发展目标,用创新为企业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标签:泉州电业局,科技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