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15个农场建设电力设施减免费用90万元
11月25日,记者从黑龙江建三江分局农业部门获悉,今年秋收以后这个分局已建集中智能化育秧基地32处, 浸种催芽基地60处,建三江电业局也已完成了浸种催芽基地电力线路建设和通电,使设备调试工作提前完成。明年春季可实现统一浸种催芽822.8万亩,统一供苗82万亩,这样农户节省种子成本2000余万元,增产水稻2.1亿斤,累计可增加收入2.3亿元。
近年来,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建三江分局积极推广智能化催芽、智能化育秧、测土配方施肥等农业新技术,以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其中,智能化催芽被作为一项重点农业新技术被推广。据介绍,这种农业新技术是以电力为能源,进行智能化浸种催芽,改变过去以煤、柴草做燃料加热火炕催芽的传统方式。这一新技术能提高种子优化率,幼苗早生快发,插秧后返青快,防病、防虫效果好。据农业专家介绍,此项技术可使每亩增产15公斤左右,节省用种量1公斤左右。仅种子一项,建三江农民每年可降低成本2000余万元。
今年9月,建三江电业局为农业科技用电开辟“绿色通道”,采取“优先设计、优先报装、优先施工、优先验收送电”的原则,努力为农业生产创造良好的用电环境,促进智能化催芽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据统计,目前,该局先后为15个农场的智能化浸种催芽基地安装变压器台110台,架设、埋设线路137千米,减免施工、材料等各种费用90余万元。
11月25日,记者在七星农场看到,新建的6个浸种催芽基地已经全部通上电,并完成了设备的调试。明年,七星农场的4500吨水稻良种将全部实现智能化催芽。一位农民说,他们之所以能通过农业新技术丰产增收,离不开稳定的电力保障和供电企业的优质服务。
据建三江电业局负责人介绍,今后该局将继续服务科技兴农,加快电网建设,采取送服务到田间等措施,保证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建三江分局到2012年全部实现智能化育秧。届时,农民每年可降低成本3000万元,增产2.5亿公斤。
标签:建三江电业局,科技兴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