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是电网企业提高经营水平、改进管理手段、培养人才队伍的必然要求,通过科技创新,能形成技术提升、思想解放和管理变革的良好互动,我们将矢志不移地走科技创新之路。” 金华电业局负责人介绍。
科技兴,则企业兴。金华电业局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战略思想,用科技创新“点亮”金华电网。
总结芝堰模式推进智能电网建设
2009年7月9日,国内至今数字化技术应用程度最深、实施范围最广、继电保护数字化程度最高的变电站——芝堰变在金华建成投运。
芝堰变诸多技术为国内首次应用,如,首次采用智能终端并就地安装以大大节省控制及信号电缆,首次在全所500千伏、220千伏继电保护上采用GOOSE技术传输实时保护信号;芝堰变还实现了后台程序化操作,提升了操作的速度及安全性。
2009年,国家电网公司确定全国9座变电站为智能电网建设试点(示范)工程,开展坚强智能电网关键性、基础性、共用性技术和应用研究。金华500千伏芝堰变入选,是其中唯一一座500千伏升级改造变电站。
由于智能变电站建设相关技术标准和可供借鉴模式较少,特别是运行、检修经验极其匮乏。针对现状,金华局从管理、运行、检修等多方面着手开展数字化变电站技术的应用研究,推进智能电网建设。
经过一年多的深入研究和实践,金华局编制了涵盖管理、运行、检修的共14项应用技术规范,实现了500千伏常规敞开式高压电气设备(AIS)变电站的程序化操作功能,解决了海量信息展现和设备状态监视问题,方便了智能终端的运行维护和升级改造。
状态检修 “3+2+1”模式填补国内空白
在第十六届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评选中,金华电业局攻关创造的《供电企业输电设备状态检修管理》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
该成果创建了提高电网供电可靠性和经济性的输电设备状态检修“3+2+1”管理模式,即三个体系、两个平台、一项工程(输电设备状态检修组织保证体系、技术保障体系、执行体系,标准化管理平台、信息化管理平台和以持续创新为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工程)。
“输电设备状态检修“3+2+1”管理模式填补了国内以状态评价、危险点预控、带电作业为核心的输电设备状态检修管理空白。”全国线路带电作业专家应伟国介绍。
状态检修关键技术的创新,带动了管理的变革,又通过管理的创新,保证和促进了技术的持续创新,形成了相互影响和促进的良性循环。金华电业局先后培育出(高级)技师加(高级)工程师等双师型师徒10对、各级技术比武冠军师徒8对;输电设备方面国网公司技术能手3人,华东电网公司技术能手4名,浙江省电力公司技术能手3人,金华市级及以上技术革新能手(标兵)10名;输电设备专业高级技师17人,技师70人。
8项重点科技创新优化金华电网
2009年12月9日,浙江电网首座110千伏标准配送式户内变电站——110千伏农贸变在金顺利投运。该站采用诸多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将国网公司两型一化,三通一标,数字化变电站与配送式变电站技术完整融合,是国网标准配送式变电站的示范工程。
金华电业局以“着力解决生产技术问题,提升电网和设备运行水平”作为科技创新战略,突出自身优势和独创性,集中资源统筹科技攻关,2009年共获得8项省公司及以上科技成果奖,申请专利10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获得专利授权12项。参与编制省公司及以上技术标准9项,其中国网公司技术标准1项。
“高强度碳纤维复合芯扩容导线推广示范工程”于2009年11月成功投运,“500千伏集中监控中心”于2009年12月中旬开始试运行,“500千伏直流融冰兼动态无功补偿系统” 于2009年11月底在金华双龙变试验成功;自主研发的“500千伏双龙变电所计算机监控系统全寿命周期研究”、“超高压线路不同电解质材料绝缘子串组合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和“500kV数字化变电站运行检修技术研究”3项科技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每一条喜讯都来自一次创新的旅程,把握着金华电网发展的脉搏,奏响科技创新的最强音。
标签:科技创新,浙江,金华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