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技术献策

技术献策

安徽电气学院深化校企合作 提升科研能力

  2010-02-08

为进一步推进高职教学课程改革,提升教师科研水平,按照“请进来、送出去”的师资队伍培养路线要求,安徽电气学院动力工程系于近日派出黄蔚雯、韩佳园、陈雷宇等三位老师前往淮北临涣电厂,进行了为期10天的学习调研。此次深入生产一线,让实习教师开拓了视野,加深了对企业工作模式与内容的理解,为学院教学改革实践提供了依据,并为科研项目开发指明了方向。

为教学内容引入前沿技术做好知识储备。淮北临涣电厂位于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韩村镇境内的临涣矿区中心,是目前国内装机容量最大的煤泥矸石综合利用电厂,是安徽省“861”行动重点工程,建设有2×300MW循环流化床锅炉汽轮机发电机组,其中煤泥泵送系统等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其先进的技术对教学内容更新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实习教师以电力生产过程为主线,制定学习计划,有针对性地参观学习,并实际接触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在较短的时间内较好地完成了对前沿技术的理解,为下一阶段教学的开展做好了知识储备。

加强校企合作的同时,找准科研方向  一支高素质的教学队伍,不仅教学要过硬,还要有较强的科研能力,而科研项目的开发来源于生产实践的启迪。因此,实习教师非常珍惜此次调研机会,与现场技术人员积极交流,了解现场实际生产情况,为下一步科研找准方向。

淮北临涣电厂是新投产的电厂,在实际运行中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其1#机组在机组启动过程中,再热汽温异常,在现场的黄蔚雯老师与电厂专工一起进行原因排查。在黄老师精深的理论知识与电厂专工丰富的实践经验结合下,在较短时间内找出了原因并加以解决,在省调度中心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并网。教师下现场实习调研,在找准科研方向的同时,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深化了校企合作。

全面提高青年教师业务水平的同时,积累科研项目 。电气学院动力工程系自实施“老”带“新”师资队伍培养模式以来,在“老”教师的“传、帮、带”下,青年教师在业务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老”教师的指导经常局限在“校内”与“理论”上,不利于包括科研能力在内的青年教师素质的全面提升。此次赴淮北临涣电厂实习调研,由经验丰富、业务能力强的国家级教学名师黄蔚雯老师带队,把指导由“校内”延伸至“校外”,通过结合实际生产,不仅在理论上指导青年教师,还引导青年教师对科研项目进行思考。这是对原有师资队伍培养模式的一次创新,不仅提高了青年教师综合业务水平,还有针对性积累了科研项目。

标签:安徽电气学院,科研能力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4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