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技术献策

技术献策

科技引领未来——胶州公司“科技兴电”发展纪实

  2010-07-27

科技引领未来——胶州公司“科技兴电”发展纪实

“四方材料厂的PT好像出现了问题”,胶州供电公司的监控中心画面上,该PT的A相曲线突然在50V左右浮动,监控员小刘随即给营销部大客户班打去了电话,向他们报告了这一情况,五分钟后,大客户班的张金星和邓玉刚就赶到了现场,半个小时之后,故障解除。

这是胶州公司监控中心应用高科技信息技术系统来监督、指挥服务所发生的一幕。

近年来,胶州市供电公司以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为目标,全面实施了“科技兴电”战略,不仅建立了稳定高效的电网架构,提升电网科技水平,也采用了高科技信息技术,来提高运营效率,提高了服务水平,

高瞻远瞩,实施“科技兴电”战略

“多少年来,我们一直是遵循节俭、实用的办电模式,可这种缝缝补补过日子的方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当今经济进步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在谈到为什么要实施“科技兴电”战略时,公司经理赵子正如是说。

近几年来,胶州公司根据国网公司建设统一坚强智能电网的总体部署,大力推动新型农网建设,加大科技投入,实现了企业的跨越式发展。

在电网建设方面,从以满足基本需求为主转向超前发展,建设“灵活、节约、高可靠性和抗风险能力强”的新型农网。在企业管理方面,从重视权利监督的职能型管理模式转向注重效率的“扁平化”管理模式,实现高效率运营。在优质服务方面,在规范化服务的基础上开展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主动服务模式,随时掌握客户信息,提供针对性服务。

这一切,都必须借助先进的科技手段和信息技术平台。

基于这种认识,胶州公司制订了“科技兴电”的发展战略,不断加大科技投入,打造“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的现代企业。2009年底,公司固定资产原值达到10.55亿元。新增的固定资产,基本上是科技含量高、自动化水平高的设备,09年提取的折旧费达7000万元,在经济和技术方面,都形成了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超前规划,提升电网科技水平

胶州市是青岛市的卫星城市,处于山东省环胶州湾经济开放地带的前沿,是集机械、电子、化工、轻工纺织、服装、食品、建材等42个主要行业和门类的加工基地,艾默生、德固赛、欧堡、海尔等世界著名企业都坐落于此。

近年来,由于区位的优势,胶州经济迅猛发展,工业园区相继建立,新用电大户和用电集中区不断增加,用电负荷急剧增长,城市建设驶入了快车道,电网发展压力较大。要满足胶州的经济发展,拓宽供电企业的市场空间,谋求更新更大的发展,增强企业的经济实力,就必须优化电网结构。

胶州供电公司领导班子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一问题。他们按照实事求是、科学分析、统一规划、适度超前、分布实施的原则,结合农网建设改造和县城电网建设改造的有利时机,不断加快电网建设改造的步伐。几年间,公司共投入电网建设改造资金7.48亿元,淘汰35千伏变电站5座,新建110千伏变电站4座。目前胶州境内已拥有220千伏变电站3座,110千伏变电站8座,35千伏变电站20座,主变容量达到122万千伏安。所有变电站均实现了双电源供电,双主变运行,满足了“N-1”运行要求。胶州电网形成了以220千伏变电站为依托,110千伏为主网架,35千伏供电的网络布局,建成了安全可靠、节能高效、调度灵活的坚强电网。

电网科技水平的提高,为当地的经济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电力保障,也使当地的企业获益连连。

2003年入驻胶州的现代机械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产链条、履带为主的大型韩资企业,年产值达2亿元,是胶州韩资企业的代表,该公司的朴春善经理透过翻译向我们介绍说:“我公司的生产对供电可靠性要求很高,要是稍有停电,所有的产品就会报废,损失会非常大,所幸的是,进入胶州这些年来,没有发生这样的事情,胶州的电力很可靠。”

在南郊变电站,生计部高明主任指着前方的设备告诉我们:“原来的110千伏断路器现在全部更换为西门子SF6断路器,110千伏刀闸也更换为西门子免维护刀闸。中压断路器采用的是ABB、西门子等高质量产品。在一些运行环境较差的变电站,我们采用了阿海法公司的WS-G型充气式开关柜,对新投运的110千伏设备则全部采用户内GIS组合电器。这些高科技设备的使用,不仅节约了土地资源,提高了供电可靠性,也大大降低了运行维护费用。”

胶州供电公司公司还对调度自动化和配网自动化进行升级改造,实现了调配一体化;建成了覆盖所有变电站和供电所的三个闭环光缆环网;所有变电站淘汰常规保护,实现了微机保护综合自动化,具备“五遥”功能;实现了电压无功自动控制;安装了变电站预警系统;变电站的微机五防闭锁装置率、图像监控率、无人值班率等均达到100%。

城区10千伏配电线路全部实现配网自动化和绝缘化供电;而农村主要10千伏配电线路实现“手拉手”供电。

2009年冬季,恶劣的天气使青岛及周边地区的电网状况频出,而胶州电网却未发生过一起大规模的停电事故,这一个坚强的电网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为胶州人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强而有力的电力保障。

该公司还全面实施了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工程,截止到2010年上半年,自筹资金2.3亿元,完成了473电村的电气化改造任务,受益农户占总数的70%。

走在北关西松园村的马路上,我们看到了一排排安装整齐美观的聚碳酸酯表箱,里面装着电子载波表。按统一标准敷设的下户线、表后线全部选用电缆,整齐划一。包村电工张斌告诉我们:“自从电气化改造之后,村里的报修率下降了90%。”

技术进步,改善管理组织结构

科技时代,技术日新月异,它的进步使信息整理、传递越来越简单快捷,使简化组织层次、拓宽管理范围成为可能。

2006年,胶州公司参与了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社会主义新农村供电模式研究及综合示范工程建设”项目。借由这个机会,胶州公司对电网调度实时信息系统、大客户负荷管理服务系统、配变监控系统等8个信息管理系统进行了整合,建成了以普遍服务与主动服务为目标的信息技术支持平台,打破了原有组织结构,成立了“服务监控调度中心”。在服务监控中心里,各种现代的管理系统并生并存,发挥着无比巨大的作用。

信息技术支持系统,使监控中心的监控员能了解到最新、最基础的信息,有效指挥、监督全公司服务工作。

电网调度实时信息系统,可实时掌握电网运行情况,发生故障时准确回答客户询问,并主动联系重要客户,采取应急措施。

视频监控系统,可对供电所、营业厅等窗口单位进行实时在线视频监控,除安全防范外,还可监督工作质量、规范服务行为。

GPS车辆调度指挥系统,可对公司车辆进行实时监控和合理调度,提高利用效率、降低服务成本。

大客户负荷管理服务系统,可实时掌握大客户专用变压器的运行工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指挥我们的服务人员到达现场处理,减少了因客户设备缺陷而造成停电,提高了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水平。

信息建设,提高企业运营效率

当今社会最大的进步就是信息采集和处理能力的进步,只有加强信息化系统建设,才能更好的利用现代科技进步的成果,为企业经营服务。

近年来,胶州公司累计投入资金1900多万元,建成了覆盖公司所有办公场所的光纤环网,硬件配置达到管理岗位人手一机,软件建设对公司业务的覆盖率达到100%。主交换机采用720G带宽引擎,实现了双机热备,配备了可靠的安全防护体系。在内外网完 隔离的情况下,搭建起独立的无线网络平台,用于外网业务。

在做好本公司业务的同时,还利用信息技术平台,盘活社会资源。2001年开始应用银电联网收取电费,2005年实现了储蓄代扣电费。公司还利用移动、联通公司的GSM、CDMA网络,建成了大客户负荷管理、公用配变管理、远程集抄等系统。信息化平台改变了传统的粗放型思维模式,使信息传递准确及时,提高了运营效率。

科技手段,提高服务能力

根据营销理论,服务的针对性越强,客户满意度越高。这就要求电力企业必须准确、及时地掌握客户信息,提高个性化服务水平。

胶州公司在全部公用配变和用电村配变上安装了配变监测及远抄报警终端,建立起覆盖全市范围的供电服务预警系统。通过该系统,可随时掌握公变的三相电压、电流、功率等运行工况,在配电设备发生缺相、跳闸等故障时,可及时准确地判断故障类型,将故障信息发送给供电所和配电组,运行维护人员可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抢修。该系统的运行使值班人员可先于客户发现设备隐患或故障,未等客户电话,就能主动采取措施。改变了传统的需要客户报修的意识,实现了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的转变。

包村电工张斌说:“改造后的用电村故障报修率降低了很多,一旦低压电网出现故障时,报警装置马上就会将故障信息及时发送到配电组,我们会在第一时间接收到报警信息,马上赶往现场,报修的速度快了不少,现在的农村用户对我们的服务都很满意。”

多年来,胶州公司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开展技术创新,结出了累累硕果。公司被国家电网公司授予全国首批“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先进单位”,顺利通过了省集团公司“科技进步县”的验收。公司的新农村供电模式研究及综合示范工程建设获得国家电网公司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研发的“防雨智能箱式变电站”和“智能高低压配电开关柜”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并荣获集团公司科技进步奖。2007年,公司被山东电力集团公司授予“农电技术进步示范单位”,2008年被山东省经贸委授予“山东省管理创新十佳企业”,荣获2008年度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杰出企业。2009年被国家电网公司确定为农电综合标杆单位。

“科技兴电”发展战略的实施,也给胶州公司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09年,胶州网供电量19.04亿千瓦时,实现销售收入10.88亿元,利税4938万元;综合线损率4.33%,低压线损率6.41%,供电可靠率99.943%,综合电压合格率99%;全员劳动生产率完成13.8万元/人·年,客户满意率达到100%。

标签:胶州公司,科技兴电,发展纪实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4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